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 回應平等機會委員會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 意見書

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 回應平等機會委員會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 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
立場書

2014年10月31日

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

回應平等機會委員會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

意見書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於2007年成立,一直關注天水圍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約在半年前協助推動成立「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下稱:關注組),關注天水圍各項影響兒童照顧者的社區設施規劃及設計問題。關注組發覺社區內的多項設施均不利照顧兒童的照顧者(大部份為婦女)使用,甚至有家庭崗位歧視之嫌,惟因目前香港的歧視條例落後,故未能保障照顧者的平等權利。有見及此,我們希望藉平等機會委員會的歧視條例檢討,就各項歧視條例檢討提出意見。

 

針對餵哺母乳之歧視問題

雖然香港已設有家庭崗位歧視條例,保障在公眾地方餵哺母乳之婦女免受歧視,惟關注組發覺公眾或一些機構對在公眾地方餵哺母乳仍受不公平對待,這可能因為公眾教育不足,令公眾不清楚家庭崗位歧視條例的保障範圍,因此,我們贊成條例應進一步列明餵哺母乳受到歧視條例的保障,以讓公眾更加清晰條例,保障婦女在公眾地方餵哺母乳時免受歧視。

 

事實上,女性餵哺母乳是個人照料嬰兒的需要,平等機會委員會亦曾促請公眾人士應該接納母親餵哺母乳的需要,對尊重女性權益抱支持態度。而且,近年政府亦大力推動母親餵哺母乳,女性在社會的大力宣傳及不同的效益考慮下都紛紛選擇餵哺母乳。然而,社會配套卻未能應付婦女所需,育嬰室數量及設計配套令母親在維持母乳餵哺習慣上引起很大的障礙。

 

以天水圍為例,天水圍為全港幼兒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當中0-2歲的人口更達7,400人,但區內的育嬰室卻十指可數,當中兩個大型公園包括天秀路公園及天水圍公園更未有育嬰室,婦女不時要在子女玩樂時匆忙回家餵哺,大大影響婦女外出的機會。另外,有些即使設有育嬰室的商場亦出現考慮不周的問題,就以頌富商場為例,此商場人流極多,但卻只有一間育嬰室,不時出現等候的情況,曾有使用者表示約兩、三分鐘就有人拍門,根本難以使用育嬰室順利完成餵奶過程。而育嬰室不足的問題實對婦女社交、心理等造成極大的困擾,有成員就曾因找不到地方餵哺而不願意外出。平機會曾指出哺乳婦女應與其他沒有嬰兒同行的市民有同等的權利(平機會就餵哺母乳聲明,2014)及鼓勵社會各界提供餵哺設施。我們認為香港長遠需要考慮立法要求商場、公園等公眾地方,需要在可行的情況下設立育嬰室,以殘疾歧視條例中的「合理遷就」為原則,保障餵哺母乳之婦女享有平等機會。

針對為兒童照顧者及殘疾人士提供合理遷就的問題

  1. 一. 難以上落巴士

嬰兒照顧者大多需要推著嬰兒車外出,而一般天水圍居民代步的交通工具包括輕鐵、西鐵及巴士。但嬰兒照顧者卻因要推著嬰兒車的關係而被剝削使用多種交通工具的權利。天水圍少部分巴士未設有斜板,就算巴士設有斜板,巴士現行針對乘客的條例下根本未有照顧到婦女的需要,條例要求乘客先將嬰兒車收起方能上車,而巴士司機亦不會如協助殘疾人士般,下車協助嬰兒照顧者。推著嬰兒車的婦女本來已經需要照顧小朋友及攜帶大量嬰兒物品,雙手根本難以同時抱起嬰兒和收起嬰兒車上巴士,因此只能選擇不搭巴士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增加交通往來時間,受影響的婦女未能與非嬰兒照顧者一樣使用一般交通工具。

 

  1. . 商場未有安置自動門及斜台

照顧者需要處理買菜、接送上學等日常事,難免要提著大包小包出入商場,有時更要推著嬰兒車或手推車。但天水圍部分商場主要出入口卻未有安裝自動門,部份出入口亦欠缺上落斜台,婦女推著嬰兒車或手推車難以進出,推開商場門口亦遇到困難,有時更要在他人的協助下才能出入商場,生活四處受阻,使用社區設施充滿障礙。

 

  1. . 嬰兒照顧者無法使用天橋往銀座方向

不少居住在天水圍北的婦女都愛到天水圍南的銀座一帶娛樂及消費,那裡有天水圍唯一的一間戲院、天水圍最大的超級市場、食物或購物有更多的選擇。從天悅邨或天晴邨到銀座本來只是十分鐘的腳程,輕鐵又收費昂貴,故很多居民都會選擇步行到銀座。但是對於一眾嬰兒照顧者而言,她們需要繞路而行,用比一般居民用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同樣的目的地,因為天晴邨及天悅邨沒有過路設施,附近只有一條天橋,雖然有斜路上橋和落橋,但上落橋處卻是遠離目的地,而天橋並未有安裝升降機,推著嬰兒車的照顧者只能繞路才能到達銀座,大大增加她們到銀座的困難。然而,嬰兒照顧者實在不應該因為其家庭崗位的角色而被剝奪其使用社區設施的權利。

 

上述有關兒童照顧者使用社區設施的困難,都只是社會上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兒童照顧者在其他地區同樣會遇到相似的困難,而且,這些困難部份跟殘疾人士使用設施的困難相類似。有見及此,我們認為社會必須為殘疾人士作出合理遷就,以保障他/她們享有平等的機會使用社區設施,而這亦乎合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我們也認為這種「合理遷就」其實保障殘疾人士的同時,也正同時保障照顧者及其他不同需要人士,對社會尊重不同人士的需要有極大的益處,也讓負起家庭責任之人士能夠享有平等權利。我們贊成政府應參考英國的法案,規定在多個範疇(工作、服務、處所、教育和會社)的實際環境、輔助器材、和規定、準則及措施等方面,要為殘疾人士作出合理遷就,這種合理遷就亦應同時保障兒童照顧者。希望這條例立法可以推動各個公眾地方設立無障礙設施,保障殘疾人士及照顧者可使用相關設施和服務。

 

政府及公共機構應有責任促進性別主流化和消除性別歧視

就政府及公共機構促進平等主流化的責任方面,關注組認為政府及公共機構應作為其他企業、民間機構和市民的模範,並有責任先「以身作則」將平等納入制度之中,促進平等主流化。可是,目前香港的歧視條例未有要求政府或公共機構需要推動消除歧視的政策,令政府在這方面的關注嚴重不足,甚至可以逃避責任。例如:婦女事務委員會只出版一份沒有約束力的性別主流化清單,對協助政府人員評估公共政策和法例對女性和男性的影響非常有限。這份清單對轉變政府父權、以男性為本位的施政思維完全缺乏作用,政府及公共機構可繼續迴避改善女性權益,令女性沒有平等機會。

 

以影響數以萬計女性社會參與的託兒服務為例,託兒服務在二三十年來均沒有改善,問題多多,罄竹難書。託兒服務名額不足,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需要長時間輪候服務;另外,服務收費也非常昂貴,例如:「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褓姆)的收費為 $18一小時,對於只能賺取最低工資$30的基層婦女來說,託兒加上飯錢和車資等支出,無疑是要她「白做」。再者,許多託兒服務也有時間限制,欠缺假期服務,服務亦欠彈性,並不配合服務使用者,尤其是雙職照顧者的需要,遇上緊急事故更無法覓得支援;而且,基層勞工普遍工時長、假期少,欠缺適切的服務令照顧者毫無選擇,難以投入有酬勞動,改善生活。政府近年大力推行的社區褓姆,以義工形式推行服務,令服務質素欠保障,也難以保證穩定的服務。欠缺適切的託兒服務,令婦女難以參與社會或社區,除了不能選擇就業外,連參與培訓或社區活動均受影響,更徨論跟男性一樣有平等的發展機會。

 

如果法例同時要求政府及公共機構承擔消除性別歧視的責任,政府必須提出改善措施,處理目前政策上、制度上所促使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我們認為政府及公共機構應有最大責任促進社會消除歧視,政府和公共機構在職能和政策上都應有法定責任,促進男女平等,促進性別主流化和消除性別和家庭責任歧視,而關注組認為法例應清楚例明照顧者為「受保障特徵人士」。

 

針對種族歧視條例同時保障新移民

由於關注組成員部份亦有新來港背景,加上我們都是婦女,也是兒童照顧者,這三種身份令我們感受到社會上的「騷擾」及「多元交織歧視」問題嚴重。現時法例將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及家庭崗位歧視分開,無疑是削弱了受「多元交織歧視」人士的保障,因此,我們贊成將目前四條條例合併,以令執行歧視條例時可以更合乎社會實際狀況。此外,目前的種族歧視條例並沒有保障新移民的歧視,令社會可以公然「騷擾」或直接歧視新移民,而且情況非常嚴重,有的更是無中生有,令新移民受到滋擾,甚至影響新移民的平等權利。一個文明的社會必須保障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種族歧視條例不保障新移民實是於理不合。我們亦贊成歧視條例應參考澳洲及英國的做法,保障不同的國民身份,保障新移民免受歧視。

 

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

聯絡人:陳緯綸

電話:3482 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