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託兒服務

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29/12/2015會議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

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29/12/2015會議

立場書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倡議相關支援政策。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有需要為照顧者提供足夠的退休保障,以讓照顧者在年老仍可以過一個有尊嚴的生活。現時各項的老人福利措施及強積金制度,根本不能做到「讓長者感到安心」,不能協助照顧者面對各種因年老帶來的風險。故我們希望就退休保障事宜表達意見,促進政府有關當局落實一個兒童照顧者友善的退休保障政策。

 

「在職」難定義

「低津」實拖的重點在於「在職」,這顯然是政府扶貧政策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部份,就是以工作作為扶貧的策略。可是「在職」從來都是難以定義的,女性主義者早已批評,主流的所謂「工作」,從來都是一種父權的視角,只將上班受薪的職業視為工作,其實正正忽略了私領域中的家務勞動。家務勞動包括各項「技能」,照顧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神。因此,在政策上要確認家務勞動者的付出和貢獻,不少國家均設立「照顧者津貼」,以津貼照顧者的生活。然而,香港政府一直對照顧者的貢獻視而不見,缺乏措施支援照顧者,單以家庭和收入為單位推行扶貧措施,漠視對家庭內部的資源分配,以至收入以外的各種貧窮情況。這無疑是對照顧者缺乏承擔!

 

再退一萬步討論「在職」的問題,現時勞工法例出現極多漏洞,社會出現很多「零散工作」,假自僱、利用418法例漏洞、工作判上判等,形形式式的「僱傭關係」令僱員根本難以找到願意負責任的「僱主」。在這種「僱傭關係」下,很多僱員都受到不同形式的剝削,更別說要找「僱主」簽名證明其「僱傭關係」,協助僱員申請「低津」。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僱員可如何申請「低津」呢?

 

「低津」為誰而存在?

其實,對於不少婦女而言,如果社區內有適切的託兒支援服務,讓她們可以安心外出就業,她們的家庭收入便可以相應增加,也可以「從數字上脫貧」,她們根本不需要申領「低津」。反觀現時因為社區的託兒服務缺乏規劃,個別地區服務名額不足、學校上課時間與社區託兒服務分割,令基層家長無所適從。緃使這些基層家庭都面對低收入問題,但在貧窮缺乏選擇的情況下,婦女往往因此而「被迫」留在家中照顧年幼子女。香港的女性就業比率較男性低近百分之二十,亦較其他鄰近的先進國家和地區低,「低津」無疑是令一些低收入家庭得到薪金的津貼,但女性的就業問題仍必須正視。

「低津」不利照顧特殊兒童

「低津」要求受惠家庭的個人每月最少工作144小時,申領高額津貼更要最少每月工作192小時,這種「多勞多得」的計算方法看似合理,但礙於其對「工作」的定義,背後其實正正忽略了家庭的照顧責任。現時,「低津」「多勞多得」的設計,正強化了低收入家庭「主內及主外」的分工,讓夫婦其中一方外出工作,以達到「多勞多得」的工時要求,而另一方則繼續在家中照顧;這政策並不鼓勵分擔工作和照顧的職責,對家庭和婦女而言並不友善。

 

再者,部份勞動人口因為需要照顧特殊需要家庭成員,或是家中有較多需要照顧的成員,故特別選擇一些工時較短或兼職工作,以利協助照顧家庭。這些家庭雖然有經濟需要,但仍因為家庭的照顧需要而未能長時間工作。「低津」對單親家庭有降低工時要求的措施,但對一些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則未有同樣的「積極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政府在這方面可以再加改善。

 

有見及此,我們有幾點建議:

  1. 清楚定義工作,修補勞工法例中針對「僱傭關係」的漏洞;
  2. 簡化零散工或自僱人士的申請程序,容許其自述申報;
  3. 確認家庭照顧者的貢獻,未來增設「照顧者津貼」措施;
  4. 加強社區的託兒支援服務,讓照顧者可以有機會選擇外出工作;
  5. 工時計算跟入息、資產計算看齊,應以家庭為單位計算;
  6. 針對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應參考單親家庭的做法,降低工時要求。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有關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天水圍兒童照顧者權益關注組

 

有關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

立場書

背景

天水圍兒童照顧者權益關注組由一班居住於天水圍的兒童照顧者組成,我們與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倡議相關支援政策。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及家長支援服務,以支援兒童照顧者,讓兒童照顧者可按其實際生活需要,為兒童選擇合適的照顧或教育方式。我們知悉香港政府教育局成立「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研究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向教育局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並正聽取持份者對現行措施及未來免費幼稚園教育政策的意見。由於幼稚園教育的規劃將非常影響家長的照顧,也會影響家庭經濟收入、兩性分工及家庭內部的權力互動(power dynamic)等;我們作為幼兒的照顧者,希望就有關政策表達意見,促進委員會及教育局落實一個全面而可行的免費幼稚園教育。

 

免費幼稚園教育目標影響兒童照顧及基層家長

目前,幼稚園設有三種上課時段,分別是半日制、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半日制幼稚園上課時間約三小時;而全日制幼稚園則會為學童提供午膳及午睡時間,上課時間約由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個別學校會繼續提供照顧服務至下午六時;而「長全日制」除了為學童提供全日制的上課時間外,更設有「延長服務時間」,為家長照顧兒童至晚上八時,此外,「長全日制」幼稚園在假期、惡劣天氣等停課的安排上配合家長的需要,因此「長全日制」幼稚園的學校假期較少,惡劣天氣停課的安排亦較彈性,讓家長可以較大空間安排全職上班。

 

我們在天水圍接觸兒童照顧者的經驗所見,一般家長均希望選擇報讀全日制幼稚園,當中的主要原因是相信幼稚園裡的教育較留在家中好、較有意義;而且,在照顧的安排上,家長亦可以擁有較大彈性;有部份婦女亦希望子女報讀全日制幼稚園後可以尋找工作,幫補家計,這對基層家庭而言非常重要。可惜的是,現時全日制幼稚園的學額不足,很多家長均未能成功報讀,「被迫」入讀半日制幼稚園,不少家長均表示半日制幼稚園令她們平日的照顧非常吃力,也非常忙碌,她們需要利用三小時買餸、洗衫、抹地及準備午餐…… 家長亦因此而未能有時間照顧自己,沒有時間參與社會,最終跟社會脫節。

 

再者,對於基層婦女而言,在現行的勞動市場下,她們往往只能從事服務性行業,工時較長、假期少;基層亦面對嚴重的貧窮問題,手停口停,故此會想盡辦法「賺得一蚊得一蚊」。可是,不論半日制及一般全日制幼稚園,均未能滿足基層婦女照顧兒童的需要,半日制只有三小時已不用考慮工作,就算是全日制幼稚園由於學校假期多、工時長,工作地點離幼稚園遠,令家長難以就業。從婦女勞動參與率數字可見,女性一般在30歲後便離開職場,令婦女勞動參與率在該年齡層中急劇下跌,而更大的問題是,婦女勞動參與率在30歲後十年,仍然未能回復至之前的水平。問題實反映出社會在嬰兒出生後的支援不足,令婦女需要在產後離開職場照顧兒童,之後長時間難以重投職場。現時以半日制為主的幼兒教育政策實需要檢討,因為幼兒教育政策除了需要考慮幼兒學習外,實應考慮家長、社會及時代的需要,與時並進!

 

只「按需要」為個別「合資格」兒童提供全日制並不合理

事實上,殖民地政府在規劃幼稚園教育時曾適切地考慮家長的需要,提供較佳的幼兒照顧支援。在2005年9月前,社會福利署負責資助及監管幼兒中心,特別為雙職及單親家庭提供所謂「長全日制」的幼兒照顧及教育服務,每日服務時間為朝8晚6,部分亦設有延長時間服務至晚上8時,學校假期少,較貼合在職家長的需要。可惜的是,2005年後這些「長全日制」幼稚園改由教育局負責監管,教育局亦一直無意就「長全日制」幼稚園教育作規劃,政策上更以半日制為主,忽略該些幼稚園的需要,香港自此已沒有新增推行長全日制的幼稚園暨幼兒中心,「長全日制」幼稚園名額亦越來越少,而居住於新發展區的基層家長自然受到最大影響。

 

我們明白受校舍空間、政府資源等限制,政府未能全面提供「免費長全日幼稚園教育」。我們也知悉「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將向教育局提交報告,並且建議以落實以「半日制為基礎」的免費幼稚園教育,之後「按需要」為個別符合準則的兒童提供免費的全日制幼稚園教育。雖然「按需要」及「符合準則」雖仍需從長計議,但對此我們非常擔心,若果政府有關當局沒有就「全日制」以至「長全日制」有一個長遠目標和規劃,只以一種「剩餘模式」的思維,只按需要向符合準則的學童提供「長全日制」幼稚園教育,一般家長在「長全日制」幼稚園名額不足的情況下將難以報讀,家長便無法選擇合心意的教育模式。

 

免費幼稚園教育規劃必須逐步增加長全日名額

因此,我們建議教育局必須承諾逐步增加「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的名額。我們明白校舍空間及政府資源是一大限制,但政府宜有一個長遠的目標,並且就此作規劃,以顯示出其對免費幼稚園教育、對各個家長的承擔。

 

總結

其實,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政府實有責任照顧社會上辛勞、默默付出的兒童照顧者,減輕照顧者各種經濟和精神壓力,讓兒童照顧者可以兼顧兒童照顧和個人發展,並按自己的意願和需要作選擇。幼稚園教育的時間正對照顧者照顧的要求、時間、個人發展等方面構成無可避免的衝突,因此在規劃幼稚園教育時必須要加以考慮。我們認為「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教育有其實際的作用,除了促進兒童有更佳的學習外,亦令不少家長和兒童照顧者受惠,減輕照顧的壓力,平衡了自我發展和照顧。我們強烈建議政府有關當局全面規劃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定立清晰目標,逐步增加長全日制幼稚園名額!

出席立法會扶貧小組委員會公聽會 為增加基層收入而推行的釋放家庭勞動力的措施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28/4/2015出席立法會扶貧小組委員會公聽會

為增加基層收入而推行的釋放家庭勞動力的措施

立場書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透過推動天水圍區婦女直接參與,希望倡議相關支援政策。近10年,面對通脹高企,基層家庭的實際收入不升反跌,大量基層婦女均面對兩難:選擇出外就業,以維持家庭基本生活,但就業時間卻往往未能配合子女放假放學的時間,無暇照顧子女;選擇在家照顧子女,則被迫面對貧窮困境,家庭收入僅夠糊口。面對長工時、假期少,加上缺乏其他家庭成員及社會服務的支援,更多女性在生育後沒有選擇,被迫放棄工作,留在家中照顧子女。此令女性難以經濟獨立,亦造成「貧窮女性化」的現象。

 

然而,在「人口老化」要「增加勞動力」的人口政策背景下,政府近年推出一些措施,表示要「釋放婦女勞動力」。今年施政報告表示要「增加3歲以下幼童的全日制託兒服務」並「會2015-16年度起逐步增加幼兒中心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延長時間服務資助名額至6200多個,增幅高達四倍」。可是,「釋放婦女勞動力」這個政策的目標明顯缺乏性別角度,而具體政策亦忽略了目前的社會現況,根本不足以達到其政策目標。

 

政府施政沒有性別角度,照顧貢獻被忽視

其實,女性擔當家庭照顧者的角色,絕非無所事事;作為照顧者,她們需要處理日常看似瑣碎的家務,為家庭成員的起居飲食籌謀,也照顧家中的老弱傷殘,令「返工返學」的家庭成員可以安心專注其事業和學習,實是香港社會經濟生產的後援!沒有照顧者協助再生產,生產根本難以持續;沒有照顧者的照顧作後盾,香港根本不會有強大的勞動力。因此,女性照顧者的勞動力,實應從家庭或私領域中體現,只是她們沒有薪酬而已。以此角度看,「釋放婦女勞動力」實在忽略女性在家庭或私領域的勞動,無視照顧者對社會的長期貢獻。

 

事實上,政府一直沒有確認照顧者對香港社會的貢獻,令照顧者活在沒有選擇,甚至陷於貧窮的狀態,造成「貧窮女性化」的現象。政府只視照顧者為「剩餘勞動力」和「勞動後備軍」,在勞動力充足時對照顧者的需要不聞不問,照顧者在照顧家庭成員時沒有任何選擇,各項的照顧支援服務長期名額不足,長期沒有檢討;在勞動力不足時則「鼓勵就業」,臨急抱佛腳式作小修小補。這種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功利、偽善態度,對女性或家庭照顧者極之不公,令人憤怒!

 

託兒服務仍然沒有規劃,照顧選擇依然遙遙無期

再檢視現時的託兒服務,在長期缺乏規劃下,政府也是黔驢技窮,僅能推出一些小修小補的措施,遠遠不足以應付目前的結構性問題。以服務0-2歲嬰兒的獨立幼兒中心為例,目前全香港只有720個名額,政府將於2017年增加一間中心,提供100個新增名額,此對處於水深火熱的基層家庭來說,這個增幅只能說是聊勝於無,但對龐大的需要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而施政報告中表示「逐步增加幼兒中心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延長時間服務資助名額至6200多個」,但事實上,在近140,000名就讀非牟利幼稚園的學童中,只有約25,000人就讀於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對絶大部份未能讓學童入讀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家長而言,這措施根本毫無幫忙,最核心的問題應該是全日制幼稚園學額不足。

 

此外,由社署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課餘託管計劃」為6-12歲兒童提供相對較穩定的服務,但全港只有5,400個名額,明顯又是杯水車薪;雖然去年施政報告表示政府會撥款「加強課餘託管服務」,增加週末、假期的託管服務。可是,教育政策與社會福利政策的不協調,令服務配套仍然漏洞處處,例如學校早放學,個別託管中心不會在有關時間提供彈性配套服務;另外,沒有接放學服務,令家長仍需要自行帶兒童到託管中心,試問他們如何投入勞動市場?再者,學校假期較一般勞工假期長,家長又如何能安排工作呢?

 

婦女面對就業與照顧的矛盾,託兒與津貼缺一不可

政府在土地發展、基建都有二、三十年的長期規劃,可是在託兒服務方面卻一直缺乏規劃,造成女性勞動參與率一直偏低。面對千瘡百孔的託管,婦女往往沒有選擇,不能外出工作和發展自我,「被迫」成為全職照顧者,也「被迫」跌入低收入或貧窮的處境。而事實上,就業與照顧一直是照顧者(特別是女性)的兩難,部份婦女希望能成為全職照顧者,因為她們期望自己可以專心照顧子女,加強親子關係,但代價是沒有收入,令家庭經濟壓力大增,這代價對入不敷支的基層家庭來說無疑太大,這正是低收入家庭的照顧者所面對的兩難。

 

我們認為支援低收入家庭的政策目標,不應單理解為「扶貧」或「增加收入」,也必需要考慮家庭照顧所引發的種種問題。如果我們的社會仍然認為兒童照顧應由家庭負責,而我們也不願看見貧窮兒童問題的話,我們必須要考慮增設照顧兒童津貼,以讓低收入家庭中的照顧者可以有經濟上的支援;如果香港因勞動力不足而需要推動照顧者就業,那就必須有全面的託兒及就業配套,讓家長可以安心兼顧事業和照顧。我們認為政策目標應該是讓照顧者有自由選擇,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和兒童的生活方式,故照顧者津貼、託兒服務及就業政策配套應該一併規劃和考慮。

 

我們的具體建議如下:

  1. 一. 長遠規劃託兒服務

教育局在兒童照顧的支援上實是責無旁貸,絶不能以只負責教育為藉口,不理照顧支援。因此,勞福局及教育局應互相配合,協調並改善現存的幼兒及託兒服務,處理目前教育與照顧分家所衍生出的政策矛盾,對兒童照顧服務作全面的規劃。短線而言,勞福局及教育局應成立協調工作小組,協調兩局的教育和託兒服務,藉幼稚園學童人數減少的機會增加全日制幼稚園名額,並且在小學及各個社福機構增加穩定的課後支援服務名額;中長線而言,政府應全面增加「獨立幼兒中心」及「全日制幼稚園」設施,訂立「獨立幼兒中心」的規劃比例,並將「全日制幼稚園」的規劃比例提高最少一倍,讓兒童照顧服務更完善,亦讓更多基層婦女可出外就業;另外,香港亦應發展家居托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培訓「專業褓姆」,建立「專業保姆」名冊,讓有託兒需要的家長聘用。

 

  1. 二. 落實「照顧者津貼」

其實,香港社會不應該一直依賴照顧者的無酬勞動,應該對其貢獻有所確認,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及經濟上的支援,讓婦女有更多生活選擇,以平衡她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應為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減低在照顧方面造成的壓力。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照顧者津貼」及「特殊照顧者津貼」。

 

  1. 三. 工時及假期安排需要配合照顧者需要

但長工時、學校假期比勞工假期長,往往令兒童照顧者難以兼顧兒童照顧和工作。事實上,我們也不希望託兒或託管服務無限地延長,令兒童長時間留在中心或學校,難有時間與家人相處。因此,縮短工時(標準工時)、增設照顧兒童假期(家長假期)是政府必須要考慮的措施,這些措施亦有助照顧者平衡照顧兒童及工作。

 

總結

其實,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政府實有責任照顧社會上辛勞、默默付出的兒童照顧者,減輕照顧者各種經濟和精神壓力,讓兒童照顧者可以兼顧兒童照顧和個人發展,並按自己的意願和需要作選擇。近年,不少外國地區和國家均在託兒服務或支援兒童照顧方面著力推行不同的措施;以日本為例,日本政府提出不少措施保障女性擁有平等就業機會,近年已為未來託兒服務提供的數量提出具體目標,希望託兒服務做到「零等候」,又改革託兒服務,並為照顧兒童提供津貼和工作假期等。香港政府亦應承擔責任,照顧兒童照顧者,分擔照顧兒童的重責,讓整個社會一同承擔和養育社會未來的棟樑。

投訴勞福局及教育局缺乏協調,促請兩局分工正視託兒政策

editor No Comments

兒童照顧者聯席

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託兒服務存漏洞,教育局說不負責,

勞福局又無辦法,兩局互相卸責」

投訴勞福局及教育局缺乏協調,促請兩局分工正視託兒政策

 

背景

兒童照顧者聯席(下稱:聯席)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促進提昇兒童照顧者的福祉。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服務,讓兒童照顧者可以選擇照顧兒童的方式,令有需要的兒童照顧者可得到適切的支援。香港的照顧者大部份均為女性,而女性勞動參與率一直偏低,香港亦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等人口問題,《人口政策公眾參與活動報告》歸納意見顯示公眾均認為需要改善託兒服務。近年,特區政府透過勞福局及社會福利署推出措施在社區內加強託管服務和學童的課後支援,但由於託兒、託管服務、課後支援等政策均與學校的上課時間、假期等有密切的關係,現行部份涉及託兒、課餘託管及課後支援服務亦有在幼稚園或中小學中推行,甚至直接由教育局負責。可惜現時兩局互不協調,政策分割令家長得不到適切的託兒支援,聯席認為勞福局及教育局必須協調其政策,以讓學校上課時間能與託兒措施互相配合,有需要的家長能夠得到支援。

 

幼稚園半日制,課後無託兒

            很多家長在考慮為孩子報讀幼稚園時,均優先考慮報讀全日制,尤其是「長全日制」幼稚園,但現實是家長經常未能成功申請入讀全日制幼稚園,被迫選擇半日制。事實上,在2005 年9 月前,社會福利署負責資助及監管幼兒中心,特別為雙職及單親家庭提供所謂「長全日制」的幼兒照顧及教育服務,每日服務時間為朝八晚六,部分亦設有延長時間服務至晚上八時。2005年9月政府推行「協調學前服務」後,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幼兒中心轉為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有關的資助及監管工作亦轉由教育局負責。然而,由於教育局較注重兒童的教育需要,並不關心其照顧需要,所以在協調後教育局的政策完全傾向於傳統幼稚園,「長全日制」的社會功能亦遭到忽略,2005年後已沒有新增推行「長全日制」的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全日制亦是隨學童增加而減少。

 

            勞福局轄下的社會福利署,一直沒有為只能入讀半日制幼稚園學童的家長提供恆常的託兒服務,目前只有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為家長提供少量暫託名額;而2008年開展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一般稱作:社區保母),只是以義工形式作短暫、臨時性的支援。這無疑令家長毫無選擇,只能放棄社會參與或其他學習和工作的機會。

 

            更令人擔憂的是,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擬建議政府未來將幼稚園免費教育以半日制,即三小時為基礎,只會為某些乎合準則的兒童提供免費或資助的全日及長全日制幼稚園學位,當中需要考慮家庭入息及社會需要因素。在這個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基礎下,家長很可能繼續找到不全日制幼稚園學位,加上社會福利署缺乏相應託兒服務配套,實難以想像2-6歲託兒服務問題何時能夠得到改善。

 

社區課託名額少,課後支援充託兒

            小學託管是另一個相似版本的故事。社會福利署現時在社區內資助青少年中心推行為6-12歲兒童而設立的課餘託管計劃,現時全港共有約5,400個名額,而社署資助的名額不足一半,聯席成員的實際經驗是,區內的課餘託管服務經常滿額,輪候時間長,更沒有接放學服務,令因就業而需要服務的家長難以使用。再者,學校的放學時間不一,假期多而每間不同,現時部份提供「課餘託管計劃」的中心只提供定時服務,缺乏彈性,未能配合學校的上學及放學時間;每遇學校放早、學校假期,家長需要自行安排託兒,這令需要上班的家長非常頭痛,亦不利基層家長上班。

 

特首在其2014年施政報告表示會加強相關服務,將服務時間延長,擴展服務至周末及學校假期;然而,150間營辦課餘託管服務中心之中,只有34間提供「加強課餘託管服務」,雷聲大雨點小,聯席曾與社署官員會面,官員亦承應尋找社區空間增加託兒服務有困難。因此,聯席觀察到政府現時苦無對策下,嘗試在學校內推行各種「學童課後支援計劃」,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便是一例,2014年施政報告亦注資「攜手扶弱基金」,以專款專用的方式為學童提供課後學習支援服務,局長張建宗在公開場合中表示,基金將可以支援家長託兒,協助婦女就業。

 

不過,「學校課後支援」並不等於「託兒服務支援」,聯席留意到「課餘託管試驗計劃」並未能滿足所有託管時間的需求,部份學校只有個別上課日有服務,每遇假期、學校考試服務亦會暫停。計劃的檢討文件顯示,計劃傾向由教育局接手「恆常化」,按照教育局的政策取向,計劃在恆常化後實難有改善,甚至會更傾向「課後學習支援」。而「攜手扶弱基金」的計劃目標只是「課後學習支援」並不是託管支援。事實上,聯席得悉部份學校將開放校園,擔當區內課餘學習支援中心,為學童提供穩定、恆常化的服務,這無疑是對家長託兒有幫助。但是,這只是個別申請學校的做法,並不代表所有申請學校或機構均會如此推行計劃。

 

綜合上述的現況,可見社署的課餘託管服務與學校放學時間實需要協調,而教育局所關注的「課後學習支援」亦有空間改善,以處理社區內家長的託兒需要。上述幼稚園託兒及小學託管的漏洞,反映出勞福局及教育局間的政策矛盾,因此,聯席建議:

 

  • 立法會申訴部跟進,要求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及教育事務委員會召開聯合會議,要求兩局澄清政策間的矛盾;
  • 內務委員會跟進人口政策建議的落實情況,不能讓特區政府的託兒改善方案蒙混過關;

 

聯席亦建議政府:

  • 全面考慮家長對「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的需求,全面規劃長全日制幼稚園的學額,全面資助長全日制幼稚園,以支援家長照顧兒童;
  • 託兒政策需要全面的規劃,政府應整合現時五花八門的託兒及託管服務,故教育局及勞福局必須協調,全面在社區內及學校內推行各類託兒及託管服務;
  • 政府應改善託兒託管服務,將社區保姆職業化,社會服務和教育應作出協調配合,改善現存的託兒及託管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社會福利署資助的「課餘託管計劃」及關愛基金現行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應大量增加名額,讓所有有意參加計劃的兒童均可接受服務,達至「零拒收」;此外,「攜手扶弱基金」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課後支援服務亦需訂立服務時間標準,增設學校假期服務,以配合基層家庭的工作需要。
  • 幼兒服務方面,短期內應撥款將「互助幼兒中心」轉營為小型獨立幼兒中心;中長線而言,政府應尋找社區空置單位,全面增加「獨立幼兒中心」及「全日制幼稚園」,讓更多基層婦女可出外就業;另外,香港亦應發展家居託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保姆」名冊,將「社區保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 政府應推行「照顧者津貼」不應該一直依賴照顧者的無酬勞動,應該對其貢獻有所確認,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及經濟上的支援,讓婦女有更多生活選擇,以平衡她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應為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減低在照顧方面造成的壓力。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照顧者津貼」在經濟上支援照顧者。
  • 政府有責任儘快改善勞工市場對婦女就業的不利處境,包括修改勞工法例保障零散就業處境;訂立最高工時標準、以促進所有家庭成員有時間分擔家庭照顧責任。提供更多元化工種的工作職位及培訓,令婦女在工作上有真正的選擇。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將產假增加至14週、設立7天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鼓勵男性分擔照顧責任、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 回應平等機會委員會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 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2014年10月31日

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

回應平等機會委員會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

意見書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於2007年成立,一直關注天水圍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約在半年前協助推動成立「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下稱:關注組),關注天水圍各項影響兒童照顧者的社區設施規劃及設計問題。關注組發覺社區內的多項設施均不利照顧兒童的照顧者(大部份為婦女)使用,甚至有家庭崗位歧視之嫌,惟因目前香港的歧視條例落後,故未能保障照顧者的平等權利。有見及此,我們希望藉平等機會委員會的歧視條例檢討,就各項歧視條例檢討提出意見。

 

針對餵哺母乳之歧視問題

雖然香港已設有家庭崗位歧視條例,保障在公眾地方餵哺母乳之婦女免受歧視,惟關注組發覺公眾或一些機構對在公眾地方餵哺母乳仍受不公平對待,這可能因為公眾教育不足,令公眾不清楚家庭崗位歧視條例的保障範圍,因此,我們贊成條例應進一步列明餵哺母乳受到歧視條例的保障,以讓公眾更加清晰條例,保障婦女在公眾地方餵哺母乳時免受歧視。

 

事實上,女性餵哺母乳是個人照料嬰兒的需要,平等機會委員會亦曾促請公眾人士應該接納母親餵哺母乳的需要,對尊重女性權益抱支持態度。而且,近年政府亦大力推動母親餵哺母乳,女性在社會的大力宣傳及不同的效益考慮下都紛紛選擇餵哺母乳。然而,社會配套卻未能應付婦女所需,育嬰室數量及設計配套令母親在維持母乳餵哺習慣上引起很大的障礙。

 

以天水圍為例,天水圍為全港幼兒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當中0-2歲的人口更達7,400人,但區內的育嬰室卻十指可數,當中兩個大型公園包括天秀路公園及天水圍公園更未有育嬰室,婦女不時要在子女玩樂時匆忙回家餵哺,大大影響婦女外出的機會。另外,有些即使設有育嬰室的商場亦出現考慮不周的問題,就以頌富商場為例,此商場人流極多,但卻只有一間育嬰室,不時出現等候的情況,曾有使用者表示約兩、三分鐘就有人拍門,根本難以使用育嬰室順利完成餵奶過程。而育嬰室不足的問題實對婦女社交、心理等造成極大的困擾,有成員就曾因找不到地方餵哺而不願意外出。平機會曾指出哺乳婦女應與其他沒有嬰兒同行的市民有同等的權利(平機會就餵哺母乳聲明,2014)及鼓勵社會各界提供餵哺設施。我們認為香港長遠需要考慮立法要求商場、公園等公眾地方,需要在可行的情況下設立育嬰室,以殘疾歧視條例中的「合理遷就」為原則,保障餵哺母乳之婦女享有平等機會。

針對為兒童照顧者及殘疾人士提供合理遷就的問題

  1. 一. 難以上落巴士

嬰兒照顧者大多需要推著嬰兒車外出,而一般天水圍居民代步的交通工具包括輕鐵、西鐵及巴士。但嬰兒照顧者卻因要推著嬰兒車的關係而被剝削使用多種交通工具的權利。天水圍少部分巴士未設有斜板,就算巴士設有斜板,巴士現行針對乘客的條例下根本未有照顧到婦女的需要,條例要求乘客先將嬰兒車收起方能上車,而巴士司機亦不會如協助殘疾人士般,下車協助嬰兒照顧者。推著嬰兒車的婦女本來已經需要照顧小朋友及攜帶大量嬰兒物品,雙手根本難以同時抱起嬰兒和收起嬰兒車上巴士,因此只能選擇不搭巴士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增加交通往來時間,受影響的婦女未能與非嬰兒照顧者一樣使用一般交通工具。

 

  1. . 商場未有安置自動門及斜台

照顧者需要處理買菜、接送上學等日常事,難免要提著大包小包出入商場,有時更要推著嬰兒車或手推車。但天水圍部分商場主要出入口卻未有安裝自動門,部份出入口亦欠缺上落斜台,婦女推著嬰兒車或手推車難以進出,推開商場門口亦遇到困難,有時更要在他人的協助下才能出入商場,生活四處受阻,使用社區設施充滿障礙。

 

  1. . 嬰兒照顧者無法使用天橋往銀座方向

不少居住在天水圍北的婦女都愛到天水圍南的銀座一帶娛樂及消費,那裡有天水圍唯一的一間戲院、天水圍最大的超級市場、食物或購物有更多的選擇。從天悅邨或天晴邨到銀座本來只是十分鐘的腳程,輕鐵又收費昂貴,故很多居民都會選擇步行到銀座。但是對於一眾嬰兒照顧者而言,她們需要繞路而行,用比一般居民用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同樣的目的地,因為天晴邨及天悅邨沒有過路設施,附近只有一條天橋,雖然有斜路上橋和落橋,但上落橋處卻是遠離目的地,而天橋並未有安裝升降機,推著嬰兒車的照顧者只能繞路才能到達銀座,大大增加她們到銀座的困難。然而,嬰兒照顧者實在不應該因為其家庭崗位的角色而被剝奪其使用社區設施的權利。

 

上述有關兒童照顧者使用社區設施的困難,都只是社會上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兒童照顧者在其他地區同樣會遇到相似的困難,而且,這些困難部份跟殘疾人士使用設施的困難相類似。有見及此,我們認為社會必須為殘疾人士作出合理遷就,以保障他/她們享有平等的機會使用社區設施,而這亦乎合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我們也認為這種「合理遷就」其實保障殘疾人士的同時,也正同時保障照顧者及其他不同需要人士,對社會尊重不同人士的需要有極大的益處,也讓負起家庭責任之人士能夠享有平等權利。我們贊成政府應參考英國的法案,規定在多個範疇(工作、服務、處所、教育和會社)的實際環境、輔助器材、和規定、準則及措施等方面,要為殘疾人士作出合理遷就,這種合理遷就亦應同時保障兒童照顧者。希望這條例立法可以推動各個公眾地方設立無障礙設施,保障殘疾人士及照顧者可使用相關設施和服務。

 

政府及公共機構應有責任促進性別主流化和消除性別歧視

就政府及公共機構促進平等主流化的責任方面,關注組認為政府及公共機構應作為其他企業、民間機構和市民的模範,並有責任先「以身作則」將平等納入制度之中,促進平等主流化。可是,目前香港的歧視條例未有要求政府或公共機構需要推動消除歧視的政策,令政府在這方面的關注嚴重不足,甚至可以逃避責任。例如:婦女事務委員會只出版一份沒有約束力的性別主流化清單,對協助政府人員評估公共政策和法例對女性和男性的影響非常有限。這份清單對轉變政府父權、以男性為本位的施政思維完全缺乏作用,政府及公共機構可繼續迴避改善女性權益,令女性沒有平等機會。

 

以影響數以萬計女性社會參與的託兒服務為例,託兒服務在二三十年來均沒有改善,問題多多,罄竹難書。託兒服務名額不足,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需要長時間輪候服務;另外,服務收費也非常昂貴,例如:「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褓姆)的收費為 $18一小時,對於只能賺取最低工資$30的基層婦女來說,託兒加上飯錢和車資等支出,無疑是要她「白做」。再者,許多託兒服務也有時間限制,欠缺假期服務,服務亦欠彈性,並不配合服務使用者,尤其是雙職照顧者的需要,遇上緊急事故更無法覓得支援;而且,基層勞工普遍工時長、假期少,欠缺適切的服務令照顧者毫無選擇,難以投入有酬勞動,改善生活。政府近年大力推行的社區褓姆,以義工形式推行服務,令服務質素欠保障,也難以保證穩定的服務。欠缺適切的託兒服務,令婦女難以參與社會或社區,除了不能選擇就業外,連參與培訓或社區活動均受影響,更徨論跟男性一樣有平等的發展機會。

 

如果法例同時要求政府及公共機構承擔消除性別歧視的責任,政府必須提出改善措施,處理目前政策上、制度上所促使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我們認為政府及公共機構應有最大責任促進社會消除歧視,政府和公共機構在職能和政策上都應有法定責任,促進男女平等,促進性別主流化和消除性別和家庭責任歧視,而關注組認為法例應清楚例明照顧者為「受保障特徵人士」。

 

針對種族歧視條例同時保障新移民

由於關注組成員部份亦有新來港背景,加上我們都是婦女,也是兒童照顧者,這三種身份令我們感受到社會上的「騷擾」及「多元交織歧視」問題嚴重。現時法例將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及家庭崗位歧視分開,無疑是削弱了受「多元交織歧視」人士的保障,因此,我們贊成將目前四條條例合併,以令執行歧視條例時可以更合乎社會實際狀況。此外,目前的種族歧視條例並沒有保障新移民的歧視,令社會可以公然「騷擾」或直接歧視新移民,而且情況非常嚴重,有的更是無中生有,令新移民受到滋擾,甚至影響新移民的平等權利。一個文明的社會必須保障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種族歧視條例不保障新移民實是於理不合。我們亦贊成歧視條例應參考澳洲及英國的做法,保障不同的國民身份,保障新移民免受歧視。

 

天水圍照顧者支援社區設施關注組

聯絡人:陳緯綸

電話:3482 0654

約見社會福利署元朗區福利專員 有關天水圍區託兒及託管服務 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兒童照顧者權益關注組

 

25/9/2014約見社會福利署元朗區福利專員

有關天水圍區託兒及託管服務

意見書

背景

兒童照顧者權益關注組及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向相關政府部門倡議相關支援政策。我們知悉社會福利署每年會進行地區服務規劃,政府亦有意加強託兒及託管服務,以鼓勵婦女就業;因此,兩個組織安排是次會面,是希望能夠就天水圍區內的託兒及託管服務表達意見,並商討有效改善服務,加強支援兒童照顧者的措施。

 

對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暫託服務的意見

暫託服務在幼稚園內提供無疑令兒童照顧者較放心,可惜的是,暫託服務只能滿足臨時的託兒需要,服務未能配合照顧者外出工作。此外,暫託服務名額不足,中心建議需要一星期前預約,關注組成員亦曾未能成功預約。而且,區內幼兒園的暫託服務,以兩小時為計算單位(8-10、10-12、12-2…..),欠缺彈性,如需要9-11的暫託服務,便需要預約8-10及10-12兩個時段,收費亦會相應增加;再者,收費$10一小時(以兩小時為計算單位),即最低消費是$20/兩小時,關注組成員認為用三分之一的工資(最低工資為$30/一小時)用作託兒服務,費太過高。

 

「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的三大問題

我們理解「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是一項支援性服務,以補足常規服務(即缺乏0-6歲暫託服務)的不足,故「社區保姆」以彈性、臨時性為本,目的是提供短期的暫託服務,因此,「社區保姆」服務以義工保姆的形式推行。

 

  1. 使用服務的危機

可是,我們接觸到不少家長因各種原因恆常地使用服務,惟服務因由義工協助,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不穩定的義工保姆也令被照顧的幼童難以適應,影響照顧幼童的質素。因為託兒服務不足,有婦女的幼兒連續使用社區保姆服務數個月,並且讓義工保姆帶返家照顧,可是,在使用服務的數個月內,因為保姆都不能持續地協助照顧其小孩,中心需要不斷更換保姆,令其對服務失去信心。

 

  1. 使用服務遇困難

使用「社區保姆」服務需要預約,不能處理緊急使用服務的需要;有婦女曾遇上緊急事故需要看醫生,不便帶同幼兒,希望使用社區保姆服務暫託幼兒,可惜中心表示未能安排;此外,使用服務時中心亦要求服務使用者提供證明文件,以證明其對服務的需要性,這種制度排斥了有各種特殊需要的兒童照顧者,例如:參與聚會、約見律師、照顧者因壓力大需要休息等情況,均因為未能提供證明文件,未能使用服務,令兒童照顧者在有需要服務時感到徬徨無助。關注組有婦女曾希望擔任社區保姆,完成培訓後一直等待中心配對服務使用者,可惜一直未獲安排,諷刺的是,其後當她想使用服務時,中心則向她表示暫時沒有保姆。

 

  1. 使用服務手續多

另一位婦女亦曾打算使用「社區保姆」服務,卻發覺申請服務的手續非常繁複,除了需要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外,還需要提供家庭的收入證明。我們理解需要確認幼童身份,故要求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但對於提供家庭的入息證明,我們則大感不惑,對於需要臨時暫託服務的照顧者來說,此乃十分不便。再者,基層家庭往往是零散工工人,又或是以現金出糧,難以提供收入證明,此舉提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卻步。另外,亦有使用服務的貧窮婦女表示不知道服務可以申請減免,申請減免的手續亦非常繁複,職員表示需要每個月申請一次,令其卻步。

 

新增獨立幼兒中心欠缺時間表

各區獨立幼兒中心(0-2歲嬰兒院)服務一直長期爆滿,天水圍區亦如是,輪候服務動輒需要一年半,有見社會對獨立幼兒中心的需要求過於供,勞福局局長張建宗先生曾向我們表示,政府擬增加10間獨立幼兒中心,每間約會有100個名額,第一間將於2017年於石門落成並投入服務;可是,局長並沒有交代其他新增的獨立幼兒中心的規劃情況,也似乎未有任何時間表,落實遙遙無期。其實,天水圍社區是全港最年輕社區之一,對獨立幼兒中心服務的需求較大,而且區內實不時出現空置單位、空置校舍,區內亦有不少空地,只要政府願意著意規劃安排,實不明白為何天水圍不能增加獨立幼兒中心。

 

對課餘託管服務的意見

現時於青年中心內的課餘託管服務,全港只有約5,500個名額,而當中社會福利署資助的名額只有1660個。然而對於龐大的需求,現有的名額只是杯水車薪,而且服務尚未到位,未能真正照顧到家長就業需要。我們的實際經驗是,區內的課餘託管服務經常滿額,輪候時間長,令照顧者未能及時得到服務,紓緩照顧壓力或安心外出工作。再者,很多中心均沒有接放學服務,照顧者一般不放心初小生獨自過馬路,更有學校不許初小生獨自放學,課餘託管計劃沒有接放學服務實不利初小生使用服務。另外,課餘託管服務的服務時間未能滿足託兒的實際需要,不利基層照顧者外出工作,例如:課託中心一般在平日下午四時開始提供服務,但每遇學校提早放學,許多中心也未能配合提供服務,也令照顧者難以兼顧工作與照顧兒童。

 

我們的具體建議如下:

  1. 一. 增加暫託服務名額,改善社區保姆服務

社會服務應作出配合,增加現存暫託服務的名額,推動更多幼稚園為社區提供2-6歲幼兒暫託服務,讓婦女可在各種緊急情況或有需要參加聚會時使用服務,這實有助紓緩兒童照顧者在照顧上的壓力。另外,社區保姆亦應簡化申請手續,亦應為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提供更多彈性,例如:為個別有臨時需要的服務使用者提供酌情權,免去提交證明文件,因為很多情況下,服務使用者根本難以提供證明文件。長遠來說,社區姆保亦應職業化,以提供穩定服務,配合社區需要。

 

  1. 二. 增設緊急託兒服務

目前香港家庭形態已出現不少轉變,單親家庭越來越多、中港婚姻令家庭支援較薄弱、鄰里間互助亦今非昔比,因此,每遇緊急情況,很多時都難以找到支援,尤其是在晚間或假日,各服務中心均已關門,令照顧者非常無助。我們認為社署需要考慮開設24小時緊急服務,特別在夜間提供支援,及時支援照顧者,減輕兒童獨留在家可能會遇到的風險。此外,亦與醫管局及警務處協調,為有需要臨時緊急照顧的照顧者提供支援,社會福利署亦應有「包底」服務,以應付緊急需要。

 

  1. 三. 在天水圍區規劃託兒及託管中心

元朗區是全港最年輕的社區,天水圍社區住有大量嬰幼兒及小童,天水圍也是全港最貧窮的社區之一,各種數字均顯示天水圍對託兒及託管服務較其他社區需要更大。可是,政府似乎未有對應的服務規劃,獨立幼兒中心及課餘託管中心服務經常爆滿,在沒有穩定的託兒及託管服務下,天水圍居民(特別是婦女)根本難以就業。然而,天水圍的優勢在於依然有土地及公共設施可用作改善各種服務,因此,社會福利署應以「特事特辦」的形式,在天水圍社區大膽嘗試新服務,利用空置土地或空置服務單位、學校,盡快規劃託兒及託管設施,在天水圍區增設獨立幼兒中心及託管中心,甚至嘗試新增「綜合託兒中心」,照顧0-12歲兒童,滿足社區需要

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及社會福利署 有關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兒童照顧者聯席

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29/8/2014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及社會福利署

有關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背景

兒童照顧者聯席(下稱:聯席)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倡議相關支援政策。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並且增設照顧者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香港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一直偏低,並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等人口問題,《人口政策公眾參與活動報告》歸納意見顯示公眾均認為需要改善託兒服務;今年特首的施政報告亦有措施加強託管服務和學童的課後支援;關愛基金亦推行「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我們認為要提昇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必需進一步改善現行的託兒、託管及課後支援等服務,亦應正視目前的工作待遇,工作對家庭友善,方能讓婦女安心就業,補充勞動力。

 

新增獨立幼兒中心欠缺時間表

有見社會對獨立幼兒中心的需要求過於供,勞福局局長張建宗先生曾向我們表示,政府擬增加10間獨立幼兒中心,每間約會有100個名額,第一間將於2017年於石門落成並投入服務;局長並沒有交代其他新增的獨立幼兒中心的規劃情況,也似乎未有任何時間表,落實遙遙無期。聯席對這種臨急抱佛腳、欠缺長遠承擔的福利規劃非常不滿,這無疑等於要現在有託兒需要的家長放棄託兒的幻想。

 

其實,勞福局及社會福利署在短期並非無計可施,現時「互助幼兒中心」服務使用率極低,但實已有一定的空間和配置,只欠缺政府資源在人手方面的投入;政府只需要投入適當的資源,讓現時的「互助幼兒中心」轉型為小型、正式的獨立幼兒中心,短期內實可提供一定數量的名額,暫時舒緩嬰兒託兒的需求。此外,局方及署方亦應盡快在個別年輕社區尋找空置單位,規劃作獨立幼兒中心,滿足社區需要。

 

對課餘託管服務的意見

現時於青年中心內的課餘託管服務,全港只有約5,500個名額,而「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推出後,增加約了12,800個名額,我們樂於見到有更多的學校營辦「試驗計劃」。然而對於龐大的需求,現有的名額也只是杯水車薪,而且服務尚未到位,未能真正照顧到家長就業需要。聯席成員的實際經驗是,區內的課餘託管服務經常滿額,輪候時間長,更沒有接放學服務,令因就業而需要服務的家長難以使用。亦有成員表示其學校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需要抽籤,服務亦欠穩定,例如:星期六、日及學校假期多沒有服務提供,學校亦間中會提早放學暫停服務,欠缺穩定服務,令照顧者未能安心外出工作。再者,目前很多營辦「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學校或福利機構,服務時間太短,只能到下午六時,未能滿足就業的實際需要,也令照顧者難以兼顧工作與照顧兒童。

 

課後學習支援不等於託兒服務
正如前述,家長進入職場極需穩定可靠的託管服務,有效的託管服務必須要在時間上、假期安排上和質素上有妥善的安排。目前教育局及關愛基金均有計劃為學童提供課後學習支援,當中包括:「校本 / 區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計劃目標均著重學童的課後學習支援,忽略家長託兒的真正需要。今年施政報告亦特別注資兩億元至攜手扶弱基金,資助基層學童課餘學習,目標跟之前的計劃相似;但勞福局局長張建宗曾於本年6月[1]向報章表示,「政府計劃透過注資『攜手扶弱基金』,從中撥2億元,在明年1至2月起,在全港推行學校為本的課餘託管,包括將同區內有需要的小一至中三生,在課後集中於一所學校內託管」,並且「推算可令5000名母親重投職場」。翻查政府文件,實沒有任何文件解釋如何利用「攜手扶弱基金」推動「學校為本的課餘託管」,聯席擔心計劃將會變成「校本 / 區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翻版,重學習支援、輕託管成效,未能滿足家長就業的需要。

 

再者,教育局的教育規劃一直沒有考慮到家長就業和照顧的需要,目前小學經常提早放學、學校假期多,已令很多基層家長為接送和照顧的問題而煩惱,對在職的家長構成極大壓力,也對社福機構提供的課餘託管服務構成影響,但勞福局或社會福利署似乎沒有跟教育局有適當的協調。其實,學校空間是社會的珍貴資源,在課餘託管服務不足、清貧家長極希望就業的當下,實需要考慮善用校園,在校園中進行課餘託管計劃,而各項課後支援計劃也應考慮對家長的託管需要。

 

「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的三大問題

  1. 使用服務的危機

現時的「社區保姆」服務以義工保姆的形式推行,義工提供服務時間不穩定,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再者,不穩定的義工保姆也令被照顧的幼童難以適應,影響照顧幼童的質素。有婦女的幼兒曾使用服務,並且讓義工保姆帶返家照顧,可是,在使用服務的數個月內,因為保姆都不能持續地協助照顧其小孩,中心需要不斷更換保姆,令其對服務失去信心。

 

  1. 使用服務遇困難

使用「社區保姆」服務需要預約,不能處理緊急使用服務的需要;有婦女曾遇上緊急事故需要看醫生,不便帶同幼兒,希望使用社區保姆服務暫託幼兒,可惜中心表示未能安排,令她感到徬徨無助。亦有婦女曾希望擔任社區保姆,完成培訓後一直等待中心配對服務使用者,可惜一直未獲安排,諷刺的是,其後當她想使用服務時,中心則向她表示暫時沒有保姆。

 

  1. 使用服務手續多

另一位婦女亦曾打算使用「社區保姆」服務,卻發覺申請服務的手續非常繁複,除了需要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外,還需要提供家庭的收入證明。我們理解需要確認幼童身份,故要求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但對於提供家庭的入息證明,我們則大感不惑,對於需要臨時暫託服務的照顧者來說,此乃十分不便。再者,基層家庭往往是零散工工人,又或是以現金出糧,難以提供收入證明,此舉提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卻步。

 

婦女無選擇,託兒服務與照顧津貼缺一不可

婦女往往面對照顧與經濟兩難,面對千瘡百孔的託管及託兒服務,婦女往往沒有選擇,不能外出工作和發展自我,「被迫」成為全職照顧者,也「被迫」跌入低收入或貧窮的處境。而事實上,部份關注組成員認為,就算可以選擇,也會擔當全職照顧者,因為她們期望自己可以專心照顧子女,加強親子關係,但代價是沒有收入,令家庭經濟壓力大增,這代價對入不敷支的基層家庭來說無疑太大。因此,我們認為支援兒童照顧者的目標,應是讓婦女有選擇,故照顧者津貼也應該跟託兒服務一併規劃和考慮。

我們的具體建議如下:

  1. 一. 改善託兒託管服務,將社區保姆職業化

社會服務和教育應作出協調配合,改善現存的託兒及託管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社會福利署資助的「課餘託管計劃」及關愛基金現行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應大量增加名額,讓所有有意參加計劃的兒童均可接受服務,達至「零拒收」;此外,「攜手扶弱基金」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課後支援服務亦需訂立服務時間標準,增設學校假期服務,以配合基層家庭的工作需要。

 

幼兒服務方面,短期內應撥款將「互助幼兒中心」轉營為小型獨立幼兒中心;中長線而言,政府應尋找社區空置單位,全面增加「獨立幼兒中心」及「全日制幼稚園」,讓更多基層婦女可出外就業;另外,香港亦應發展家居託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保姆」名冊,將「社區保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1. 二. 推行「照顧者津貼」

其實,香港社會不應該一直依賴照顧者的無酬勞動,應該對其貢獻有所確認,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及經濟上的支援,讓婦女有更多生活選擇,以平衡她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應為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減低在照顧方面造成的壓力。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照顧者津貼」在經濟上支援照顧者。

 

  1. 工作及假期安排需要配合照顧者需要

政府有責任儘快改善勞工市場對婦女就業的不利處境,包括修改勞工法例保障零散就業處境;訂立最高工時標準、以促進所有家庭成員有時間分擔家庭照顧責任。提供更多元化工種的工作職位及培訓,令婦女在工作上有真正的選擇。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將產假增加至14週、設立7天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鼓勵男性分擔照顧責任、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1] 明報,2014年6月30日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30/news/ec_gok1.htm

天水圍婦女與平等機會委員會傳訊及培訓組 會面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2014年6月20日

天水圍婦女與平等機會委員會傳訊及培訓組

會面立場書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婦女在社會上一直被「性別定型」,受著傳統的性別觀念及社會期望下,當中已婚婦女大多被定型為家庭照顧者。根據統計處(2011)的統計,現時全港有704,700全職照顧者(料理家務者),女性佔97.8%。婦女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以照料家庭,難有自己的私人時間,導致不少女性家庭照顧者自我形象低落,有感自己是家庭的附屬品,難以與家庭中擔任其他家庭崗位的成員平等共處。然而,女性照顧者特別是嬰兒照顧者即使在面對自己的角色、地位有欠平等等問題之外,在生活上還面對重重障礙,在天水圍的嬰兒照顧者面臨區內無障礙設施支援不足的情況,在日常生活甚至是社交生活上都往往受著處所、設施的環境影響,與「平等在社區生活」似乎仍有一段距離。故希望能夠與平等機會委員會交流各項有關照顧者權益的意見,商討有效改善兒童照顧者的設施,希望能改革目前照顧者面對的不足及限制。

 

兒童照顧者對各項社區設施的意見

  1. 育嬰室

女性餵哺母乳是個人照料嬰兒的需要,平等機會委員會亦曾促請公眾人士應該接納母親餵哺母乳的需要,對尊重女性權益抱支持態度。而且,近年政府亦大力推動母親餵哺母乳,女性在社會的大力宣傳及不同的效益考慮下都紛紛選擇餵哺母乳。然而,社會配套卻未能應付婦女所需,育嬰室數量及設計配套令母親在維持母乳餵哺習慣上引起很大的障礙。天水圍為全港幼兒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當中0-2歲的人口更達7,400人,但區內的育嬰室卻十指可數,當中兩個大型公園包括天秀路公園及天水圍公園更未有育嬰室,婦女不時要在子女玩樂時匆忙回家餵哺,大大影響婦女外出的機會。另外,有些即使設有育嬰室的商場亦出現考慮不周的問題,就以頌富商場為例,此商場人流極多,但卻只有一間育嬰室,不時出現等候的情況,曾有使用者表示約兩、三分鐘就有人拍門,根本難以使用育嬰室順利完成餵奶過程。而育嬰室不足的問題實對婦女社交、心理等造成極大的困擾,有成員就曾因找不到地方餵哺而不願意外出。平機會曾指出哺乳婦女應與其他沒有嬰兒同行的市民有同等的權利(平機會就餵哺母乳聲明,2014)及鼓勵社會各界提供餵哺設施。但天水圍婦女卻連基本外出的權利也因設施不足的問題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引起生活的不便。

 

對無障礙設施的意見

  1. 一. 難以上落巴士

嬰兒照顧者大多需要推著嬰兒車外出,而一般天水圍居民代步的交通工具包括輕鐵、西鐵及巴士。但嬰兒照顧者卻因要推著嬰兒車的關係而被剝削使用多種交通工具的權利。天水圍部分巴士設有的斜板根本未有照顧到婦女的需要,推著嬰兒車的婦女本來已經照顧小朋友及攜帶眾多物品,根本難以以搬動嬰兒車上落,因此只能選擇不搭巴士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大大增加交通往來時間,受影響的婦女未能與非嬰兒照顧者一樣使用一般交通工具。

 

  1. . 商場未有安置自動門

照顧者需要處理買菜、接送上學等日常事,難免要提著大包小包出入商場,有時更要推著嬰兒車。但天水圍部分商場主要出入口卻未有安裝自動門,婦女推著嬰兒車難以推開門,有時更要在他人的協助下才能出入商場,生活四處受阻,不受無障礙設施所保障。

 

  1. . 嬰兒照顧者無法使用天橋往銀座方向

不少居住在天水圍北的婦女都愛到天水圍南的銀座一帶娛樂及消費,那裡有天水圍唯一的一間戲院、天水圍最大的超級市場、食物或購物有更多的選擇。從天悅邨或天晴邨到銀座本來只是十分鐘的腳程,故很多居民都會選擇步行到銀座。但是對於一眾嬰兒照顧者而言,她們需要繞路而行,用比一般居民用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同樣的目的地,因為該位於天晴邨附近的天橋未有安裝升降機,推著嬰兒車的照顧者只能繞路才能到達銀座,大大增加她們到銀座的困難。然而,嬰兒照顧者實在不應該因為其家庭崗位的角色而被剝奪其使用社區設施的權利。

 

  1. 四. 各家庭崗位角色有欠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應該在社會甚至家庭中有著平等的待遇。然而,婦女本來在生理上就要負起生育的責任,而基於「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女性被要求承擔照顧者及處理家務的責任,成為無薪的家庭主婦,要付出大量精神及體力勞動,得不到一般的工作保障,也為婦女帶來生活上的束縛。而且,因為無法外出工作,身為家庭照顧者的婦女都難免成為家庭成員眼中的「經濟依賴者」,令部分女性在家庭中處於一個較弱勢的地位,有組員更有感自己要在家中肩負所有勞動工作,家庭崗位毫不平等。

 

  1. 五. 社區託兒服務千瘡百孔

天水圍的託兒服務問題多多,罄竹難書,欠缺適切的託兒服務,令婦女難以參與社會或社區,除了不能選擇就業外,連參與培訓或社區活動均受影響,更徨論有平等的發展機會。

 

天水圍託兒服務名額不足,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需要長時間輪候服務;另外,服務收費也非常昂貴,例如:「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褓姆)的收費為 $18一小時,對於只能賺取最低工資$30的基層婦女來說,託兒加上飯錢和車資等支出,無疑是要她「白做」。再者,許多託兒服務也有時間限制,欠缺假期服務,服務亦欠彈性,並不配合服務使用者,尤其是雙職照顧者的需要,遇上緊急事故更無法覓得支援;而且,基層勞工普遍工時長、假期少,欠缺適切的服務令照顧者毫無選擇,難以投入有酬勞動,改善生活。政府近年大力推行的社區褓姆,以義工形式推行服務,令服務質素欠保障,也難以保證穩定的服務。千瘡百孔的託兒服務,令兒童照顧者缺乏支援,需要面對經濟和精神多重壓力,也影響就業及個人發展。

 

我們的具體建議如下:

  1. 協助促請有關當局改善無障礙設施

平機會一直致力提倡社會各人都可以在社區無障礙地平等生活。然而,天水圍的嬰兒照顧者卻未能在社區過著平等的生活。就如上述提到的各種設施都為照顧者帶來嚴重的不便。由於各種無障礙設施牽涉到不同的政府部門及相關私人機構的工作,例如在天秀路公園增設育嬰室就需要向康文署反映;領匯轄下的商場就需要與相關的商業機構交涉,而平機會一直在社會有致力改善不平等問題上不遺力,故天水圍照顧者希望尋求平機會的協助,向相關團體反映天水圍婦女的意見,以令相關團體可以作出跟進工作。

  • 就康文署轄下管理的育嬰室,平機會可以促請其作出相關的跟進工作。天秀路公園屬於天水圍的大型公園,但廁所、更衣室等設備無一或缺,卻獨欠育嬰室,明顯漠視兒童照顧者的需要。事實上,天秀路公園面積比天水圍一般公園大,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加建育嬰室,例如更衣室有多格空間,康文署可以考慮騰出適當位署興建相關設施,另外,洗手間旁邊有一定的空間,亦可以考慮在該處加建育嬰室。
  • 天水圍有八成商場者由領匯管理,而其管理的商場對育嬰室的設立卻存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就頌富商場而言,商場有三層,有不少食肆及商店,居民都會在此解決飲食及娛樂等需要,只有一間育嬰室實在不足夠。事實上,領匯轄下商場不時進行維修加建工程及店舖易主,相信有一定的可能性在當中進行一些加建育嬰室的工程,以應付兒童照顧者的需要。
  • 巴士上的斜板對兒童照顧者而言實未能發揮其便利使用者的功能,無助改善照顧者在乘搭巴士上面對的障礙。因此建議平機會可向相關巴士公司反映兒童照顧者現時乘搭巴士面對的困難,重新審視斜板及安全帶對照顧者的便利性,作出適當的調整。
  • 如上文提及,天水圍大部分的商場者由領匯管理,故建議可就加建自動門問題向領匯反映。
  • 由於嬰兒使用者現時無法使用位於天晴邨與天悅邨之間的天橋前往天水圍南,故建議平機會可向香港路政署反映,要求加建升降機,以令無法以樓梯上落的嬰兒都能使用天橋,便利生活。

 

  1. 加強宣傳各家庭崗位之平等性

即使在傳統文化價值觀定型的限制下,香港社會及家庭都不應該把家務勞動等事務歸納為母親的責任,更不應該視之為家庭的勞動附屬品,作出宣傳提倡應該對其貢獻有所肯定及改善各不同家庭崗位之意識,不應只把家務勞動照顧等責任推向母親,而是各家庭成員都要互相分擔,平等相處。故此,我們建議平機會可以透過媒體或公民教育等方式加強對公眾的宣傳,令大眾更重視各家庭崗位的平等性,保障作為母親的權益及平等性。

 

  1. 三. 促請政府改善託兒服務,將社區保姆職業化

要令女性兒童照顧者有平等參與社會的機會,讓女性能在生育後繼續參與社會,政府必須在託兒服務上作出配合,改善現存的託兒及託管服務,大量增加各項暫託及長期託管的服務名額,配合兒童照顧者緊急及恆常的需要。政府亦應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設立照顧者津貼,並將社區保姆職業化,以免以義工形式剝削婦女。由於服務及津貼實影響女性的平等機會的權利,平機會應向政府表達對託兒服務及社區保姆服務的關注。

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天水圍兒童照顧者權益關注組

 

19/5/2014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背景

天水圍兒童照顧者權益關注組及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倡議相關支援政策。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並且增設照顧者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我們知悉香港政府一直關注託兒及託管服務的問題,有意加強各項相關服務,因此,兩個組織及一眾天水圍兒童照顧者,希望能夠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交流各項兒童照顧支援政策及託兒/託管服務的意見,商討有效支援兒童照顧者的措施,希望能夠由下而上改善目前的政策不足和限制。

 

對「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的意見

  1. 使用服務的危機

現時的「社區保姆」服務以義工保姆的形式推行,義工提供服務時間不穩定,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再者,不穩定的義工保姆也令被照顧的幼童難以適應,影響照顧幼童的質素。有關注組成員的幼兒曾使用服務,並且讓義工保姆帶返家照顧,可是,在使用服務的數個月內,因為保姆都不能持續地協助照顧其小孩,中心需要不斷更換保姆,令其對服務失去信心。

 

  1. 服務名額不足

使用「社區保姆」服務需要預約,不能處理緊急使用服務的需要;關注組成員曾遇上緊急事故需要看醫生,不便帶同幼兒,希望使用社區保姆服務暫託幼兒,可惜中心表示未能安排,令她感到徬徨無助。關注組亦有成員曾希望擔任社區保姆,完成培訓後一直等待中心配對服務使用者,可惜一直未獲安排,諷刺的是,其後當她想使用服務時,中心則向她表示暫時沒有保姆。

 

  1. 使用服務手續多

關注組另一位成員亦曾打算使用「社區保姆」服務,卻發覺申請服務的手續非常繁複,除了需要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外,還需要提供家庭的收入證明。關注組理解需要確認幼童身份,故要求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但對於提供家庭的入息證明,我們則大感不惑,對於需要臨時暫託服務的照顧者來說,此乃十分不便。再者,基層家庭往往是零散工工人,又或是以現金出糧,難以提供收入證明,此舉提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卻步。

 

對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暫託服務的意見

暫託服務在幼稚園內提供無疑令兒童照顧者較放心,可惜的是,暫託服務只能滿足臨時的託兒需要,服務未能配合照顧者外出工作,此外,暫託服務名額不足,中心建議需要一星期前預約,關注組成員亦曾未能成功預約。而且,區內幼兒園的暫託服務,以兩小時為計算單位(8-10、10-12、12-2…..),欠缺彈性,如需要9-11的暫託服務,便需要預約8-10及10-12兩個時段,收費亦會相應增加;再者,收費$10一小時(以兩小時為計算單位),即最低消費是$20/兩小時,關注組成員認為用三分之一的工資(最低工資為$30/一小時)用作託兒服務,費太過高。

 

對課餘託管服務的意見

現時於青年中心內的課餘託管服務,全港只有約5,500個名額,而「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推出後,增加約了4,400名額。然而對於龐大的需求,現有的名額只是杯水車薪。關注組成員的實際經驗是,區內的課餘託管服務經常滿額,輪候時間長,而由於小學託管的名額不足,使用「課餘託管試驗計劃」需要抽籤,而且並不是每年都可以抽中,令照顧者未能安心外出工作。再者,導師的質素參差,亦令曾使用計劃服務的照顧者不放心。另外,不論是中心的課餘託管服務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服務時間均未能滿足託兒的實際需要,不利基層照顧者外出工作,例如:星期六、日及學校假期多沒有服務提供,也令照顧者難以兼顧工作與照顧兒童。

 

婦女無選擇,託兒服務與照顧津貼缺一不可

婦女往往面對照顧與經濟兩難,面對千瘡百孔的託管及託兒服務,婦女往往沒有選擇,不能外出工作和發展自我,「被迫」成為全職照顧者,也「被迫」跌入低收入或貧窮的處境。而事實上,部份關注組成員認為,就算可以選擇,也會擔當全職照顧者,因為她們期望自己可以專心照顧子女,加強親子關係,但代價是沒有收入,令家庭經濟壓力大增,這代價對入不敷支的基層家庭來說無疑太大。因此,我們認為支援兒童照顧者的目標,應是讓婦女有選擇,故託兒服務和照顧者津貼缺一不可。

 

我們的具體建議如下:

  1. 一. 改善託兒服務,將社區保姆職業化

社會服務應作出配合,改善現存的幼兒及托兒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關愛基金現行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應大量增加名額,讓所有有意參加計劃的兒童均可接受服務,達至「零拒收」;此外,計劃亦需增設學校假期服務,以配合基層家庭的工作需要。關愛基金亦可資助幼稚園或幼兒園開展「幼兒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暫名,可修改),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3至6歲就讀幼稚園的幼兒提供課後託管服務;中長線而言,政府應全面增加「獨立幼兒中心」及「全日制幼稚園」,讓更多基層婦女可出外就業;另外,香港亦應發展家居托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保姆」名冊,將「社區保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1. 二. 落實「照顧者津貼」

其實,香港社會不應該一直依賴照顧者的無酬勞動,應該對其貢獻有所確認,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及經濟上的支援,讓婦女有更多生活選擇,以平衡她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應為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減低在照顧方面造成的壓力。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照顧者津貼」及「特殊照顧者津貼」。

 

  1. 三. 工時及假期安排需要配合照顧者需要

關注組成員大多均希望外出工作,幫補家計之餘,亦可發展自我。但長工時、學校假期比勞工假期長,往往令兒童照顧者難以兼顧兒童照顧和工作。事實上,我們也不希望託兒或託管服務無限地延長,令兒童長時間留在中心或學校,難有時間與家人相處。因此,縮短工時(標準工時)、增設照顧兒童假期(家長假期)是政府必須要考慮的措施,這些措施亦有助照顧者平衡照顧兒童及工作。

 

總結

其實,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政府實有責任照顧社會上辛勞、默默付出的兒童照顧者,減輕照顧者各種經濟和精神壓力,讓兒童照顧者可以兼顧兒童照顧和個人發展,並按自己的意願和需要作選擇。近年,不少外國地區和國家均在託兒服務或支援兒童照顧方面著力推行不同的措施;以日本為例,日本政府提出不少措施保障女性擁有平等就業機會,近年已為未來託兒服務提供的數量提出具體目標,希望託兒服務做到「零等候」,又改革託兒服務,並為照顧兒童提供津貼和工作假期等。香港政府亦應承擔責任,照顧兒童照顧者,分擔照顧兒童的重責,讓整個社會一同承擔和養育社會未來的棟樑。

託兒服務要增加 照顧津貼撐阿媽 家庭友善顧到家 無酬勞動要有價 母親節集會行動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            政務司司長、勞工及福利事務局

兒童照顧者聯席主辦

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聯署團體 (不分先後)

新婦女協進會、工黨、社會民主連線、梁國雄議員辦事處、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香港女障協進會、鍾錦麟議員辦事處、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職工盟婦女事務委員會、平等機會婦女聯席、民主黨、姐姐仔會

託兒服務要增加 照顧津貼撐阿媽
家庭友善顧到家 無酬勞動要有價

母親節集會行動 立場書

2014年5月11

行動背景:

  今天是母親節,社會大眾每年均藉此機會歌頌母愛的偉大,送上康乃馨以答謝母親。然而,歌頌母愛之餘,社會並沒有對母親當下的生活處境有足夠的配套和支配。政府既強調母親「主要照顧者」的家庭角色,卻同時藉人口政策和施政報告大談如何釋放婦女勞動力,提升勞動參與云云,盲目鼓吹投入經濟勞動,無疑進一步忽略照顧勞動的價值,逼使婦女面臨照顧生活和投身工作兩難的漩渦。
  再者,現時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援服務欠奉,生育後婦女沒有選擇,處於兼顧家庭和工作的狹縫中,若擔當照顧者則被逼放棄經濟收入,外出工作則難以兼顧照顧兒童。2014年的施政報告一貫地以研究調查方式為擋箭牌,只針對「課餘託管服務」、「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配套或增加資源等作小修小補,以圖蒙混過關,迴避各項政策和配套不足的問題。
  

 

母親/照顧者面對的問題:

近10年基層家庭的實際收入不升反跌,加上通脹高企下,大量基層婦女面對兩難:選擇出外就業,以維持家庭基本生活,但其就業時間卻往往未能配合子女放假放學的時間,無暇照顧子女;選擇在家照顧子女,則被迫面對貧窮困境,家庭收入僅夠糊口。面對長工時、假期少,更多女性更在生育後沒有選擇,被迫放棄工作,留在家中照顧子女。面對重重難關的基層婦女身兼不同的身分:女性、(單親)母親、妻子、邊緣勞工、福利領取者、低收入人士等,理應得到社會政策更多的支援,以令社會上有需要的能夠被照顧,政府非但沒有支援照顧者,更以刑事檢控來懲罰「獨留」子女在家的照顧者,將責任歸咎於個人及家庭身上,以轉移獨留子女在家背後的真正社會問題。

 

  1. 女性是社會的主要照顧者

社會傳統上將家庭照顧子女的責任,壓在婦女身上,這批婦女在轉變中的政策及社會經濟狀況下,面對更大的壓力。近年香港離婚率不斷上升,單親家庭的數目有增無減,女單親家長需要獨力照顧子女,壓力倍增。

根據香港婦女中心協會2011年的調查,九成以上照顧者為女性,她們主要照顧兒童、長者及殘疾人士,平均每星期花上46.8小時,大部份感到壓力沉重,這些壓力包括經濟負擔、缺乏私人時間、難以處理被照顧者的情緒及行為問題,以及身體勞損等。

 

  1. 家庭與工作難兼顧

調查顯示,女性離開勞動市場的原因主要是料理家務,但男性則主要因為年老退休,可見,很多女性顯然因須照顧家庭而放棄事業。而且,在現今香港社會欠缺公共支援,導致勞動市場不利照顧者參與;綜援的欣曉計劃強制家庭照顧者就業、人口政策不斷強調婦女要兼顧就業與家庭照顧、就業市場的工作時間不利基層婦女照顧家庭等,令不少婦女被迫放棄工作或接受就業市場最邊緣的工作(例如需要晚上輪班,令她們難以照顧家庭);又或者只能從事沒有勞工保障的零散工作雙職婦女在公私領域疲於奔命,難以兼顧個人和家庭的需要身心疲累,進退兩難。

 

  1. 被迫獨留子女,出事負刑責

不同背景的婦女,其獨留兒童在家的原因相當多元化,這反映了在照顧者的日常生活中,許多情境都令照顧者需要離開家中,例如看醫生、出外買餸,又或是子女要求單獨在家或返學放學、突發事件等。但更嚴重的是求助無門,不少家長曾向親友鄰居求助或尋求託管服務,但仍解決不到「獨留子女在家」的問題。這反映了不論個人、家庭、社區都未能有效地處理照顧子女的需要。

隨著時代變遷,現時社會對照顧者的要求愈來愈高。不能忽略的是現時的社會環境,如社區關係、工作時間、風險的數量分佈,都與過去幾十年有所不同,令照顧的壓力越來越大。單單要求照顧者要滿足社會的期望,而不談社會對她們的支援實在有欠公道。

 

  1. 現有託管服務未能支援家長

雖然政府經常表示,現時投放在託兒服務的資源已經很多,但明顯地,廉價而時間適合的託兒服務,仍是嚴重地供不應求。以目前為0-2歲嬰兒家長提供託兒服務的「獨立幼兒中心」為例,服務長期爆滿,有中心輪候時間達兩年。近年新增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即「社區褓母」計劃),服務只供0-6歲的兒童參加,雖然施政報告將計劃服務對象年齡延至9歲以下,並承諾增加社區褓母服務名額,但由於服務屬義工性質,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未能讓家長安心使用。而且,該服務收費昂貴,每小時收費$18-$24元,對比不少基層工友只收取最低工資,使用託管服務近乎得不償失。

由社署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課餘託管計劃」為6-12歲兒童提供相對較穩定的服務,但全港只有5,500個名額,明顯是杯水車薪;而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僅有73間中小學及機構獲批,全港只有5,473個名額,令部份學童只能抽籤使用,服務時間同樣不能滿足工作婦女的需要。加上這些託管名額大部份只供給全津書簿津貼學童及領綜援學童,同樣面對貧窮問題的在職貧窮家庭被排擠於服務之外。

 

從上述的分析可見,婦女很多時都面對照顧家庭、就業的壓力,而基層婦女面對的選擇則更少。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應付多重制度所加諸的困難,需要制度性的支援及改革,以讓家庭照顧者,特別是婦女既可以自主地選擇就業與照顧家庭的路向,使工作與家庭生活得到平衡,落實真正的社會和諧。

 

 

 

本聯席就改善兒童照顧者處境,支持婦女發展提出「三條支柱」方案,建議如下:

  1. 「全面、涵蓋不同年齡層的社區託兒服務」
    在社區增加廉價獨立的託兒中心、課餘託管中心;
    ii. 由政府提供相關的培訓,將現時的社區保姆正職化,並給予保姆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
    iii. 將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提供更多穩定名額,延長託管時間及提供假期、緊急服務,讓兒童於長假期間得到適當照顧。

 

  1. 設立「照顧者津貼」﹕參考不同已發展地區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的做法,由社會分擔兒童照顧的責任,設立「照顧兒童津貼」以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和投資長遠的兒童發展。

 

  1. 落實和執行「家庭友善政策」﹕參考外國的經驗,家庭友善勞工法例是不可缺少,以鼓勵共同承擔照顧責任,包括男士侍產假、標準工時保障、育嬰假、家事假、親職假期。除了僱主責任,政府各層面服務也應增設託兒服務,如再培訓課程或工作間都應提供託兒服務。

 

聯絡人: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梁瑋晴 6031 9344

街坊工友服務處                陳湘雯            9339 8130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回應2014施政報告 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回應2014施政報告 意見書

2014年1月16日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倡議相關支援政策,目標是令香港成為一個性別更加平等的社會。目前,香港大部份的兒童照顧者均為女性,女性因照顧兒童而放棄發展自我,亦失去了經濟自主,造成貧窮女性化,強化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現象。我們認為隨著家庭形態的轉變,香港政府必須改變「以家庭為本」的福利政策方針,香港社會亦有需要(一)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二)增設照顧兒童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及(三)推行家庭友善勞工政策,三條支柱並行,方能協助女性,促進兩性有平等機會發展。

 

反觀特首梁振英今天所發表的《二零一四年施政報告》,對婦女支援的著墨甚少,施政缺乏性別角度,令女性難以參與勞動市場和公共事務,妨礙女性的個人發展。我們對於政府現行的福利觀、資源投放及託兒服務的提供極度失望,非常不滿!我們敦促政府盡快正視問題,建立女性友善的兒童照顧支援政策。

 

  1. 「性別盲」的施政報告,對家庭照顧不友善

施政報告表明:「不少正照顧家庭的婦女有意重投勞動市場,加上目前很多行業已明顯出現人手緊張的情況,如何協助她們兼顧家庭和工作,是人口政策公眾參與活動的議題之一」(2014施政報告,第88段)。問題是,為何特首只關注協助婦女兼顧家庭和工作,而不需要協助男性兼顧家庭和工作呢?難道男性在家庭沒有任何責任或角色嗎?整份施政報告在家庭友善的勞工政策「交白卷」,完全沒有任何承諾,將家庭照顧的重擔全加在婦女身上,欠缺性別平等的社會目標。

 

再者,施政報告中所推出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津貼需要與工作時數掛鈎,以所謂「自力更生」、「多勞多得」為原則,全額基本津貼的工時要求竟是208小時,若果以4.33個星期計算,即每星期工作48小時,按國際勞工組織(ILO)建議已屬高工時指標 (ILO的標準為44小時),長工時無疑減低外出工作人士的家庭照顧時間,也減少了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援,鼓勵長工時,無疑是對家庭友善勞工政策的背道而馳,對家庭照顧非常不利。

 

  1. 研究、研究、再研究,未有切實解決託兒問題

不少研究均指出婦女因為生育和家庭照顧離開勞動市場,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於2012年聯同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及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已就《照顧兒童的支援計劃》做了一次質性研究。該研究資料顯示,當照顧者的時間全部都用在工作及家庭上,照顧者再沒法抽時間去社交及發展自己,生活圈子因而變得狹窄,感到生活枯燥。除忙碌外,由於要照顧孩子亦影響工作機會,加上沒有合適的託兒服務亦令照顧者沒法外出工作,甚至要放棄工作照顧孩子,因此經濟收入大打折扣,生活無法得到改善。婦女如此的生活經驗已不是新事物,然而政府卻對託兒服務及兒童照顧者支援一拖再拖,繼續「進行調查,了解香港婦女離開勞動市場的原因和吸引她們重新就業的因素」(2014施政報告,第88段)。

 

事實上,2012年有68萬女性為料理家務者,男性則只有1.4萬人(統計處,2013),加上政府只視社會服務為「剩餘福利」,沒有發展出一種具「發展性」及「性別角度」的福利觀配合社會發展,故社會服務只會為最不能自助者提供支援,在缺乏社會服務配套下,很多女性只能「被迫」留在家中照顧家庭或其他需要被照顧的成員,再加上勞工法例嚴重落後、工時越來越長、假期少的工作待遇下,女性全職工作則難以兼顧家庭照顧,令女性要面對工作和家庭二選一的兩難。這種勞工政策及社會福利方針其實迫使女性不進入勞動市場以照顧家庭,但諷刺的是,政府卻在這種背景底下要鼓勵女性就業,如果只是在政策上少修少補,不從施政的根本理念著手,根本無從解決家庭及工作難兼顧、女性無法就業等問題。

 

  1. 託兒服務嚴重不足,政府從未照顧家庭照顧者

託兒服務一直嚴重不足,政府在2011年開始推行「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以鄰里照顧為目標,由社會服務機構培訓女性成為保姆義工,為有需要支援的家庭提供託兒服務;保姆由於是義工,不受勞工法例監管,也不受最低工資保障,政府只會提供義工津貼,其實是以鄰里互助、義工為名剝削女性的照顧勞動價值。計劃由於只由義工協助,一直被垢病為難以提供穩定服務,對因就業而需要託兒支援的家庭而言,經常需要轉換保姆最終令小朋友的福祉受影響,難以令照顧者安心就業。施政報告未有理會「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中的各種問題,繼續擴展計劃至9歲,根本不是解決託兒問題方法。此外,將「課餘託管計劃」的「資助名額」增加,只能協助現時正使用託管服務的兒童,卻解決不了計劃名額僧多粥少的問題;事實上,全港只有約5,500個課餘託管計劃名額,但6-12歲兒童卻有近400,000,託兒支援的力度嚴重不足。

 

總結

上述例子均說明梁振英發表的《二零一四年施政報告》,並不重視女性能否參與勞動市場,迫使女性放棄自身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缺乏性別角度,對家庭照顧不友善。這對香港的廣大女性照顧者來說絕對不公平!

 

其實,對女性發展有承擔,政府實需要促進兩性平等關係,建立友善的環境令兩性有公平的機會,社會政策會也應讓女性有充分的選擇;面對既想生兒育女又想發展自我的女性,社會政策必須支援家庭照顧;面對要照顧家庭的女性,政策亦應保障其公民權利,在經濟上及家庭責任上給予支援,並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畢竟,婦女就業需要建基於其個人及家庭福祉的提昇,而不是為就業而就業的。

 

我們的建議

  • 社會服務應作出配合,改善現存的幼兒及托兒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
    1. 立即重新規劃全港的託兒及託管服務的配套,訂立未來服務名額的指標,增加「課餘託管計劃」及「獨立幼兒中心」的名額至少一倍;
    2. 發展非牟利托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褓姆」名冊,將「社區褓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 經濟上援助照顧者,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減輕照顧者在照顧兒童方面的經濟壓力及減低兒童處於貧窮的危機:
    1. 政府應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6歲以下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照顧兒童津貼」;
    2. 政府應向所有長期照顧有病童、殘障或特殊需要兒童的照顧者每月發放「特殊照顧者津貼」。
  • 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讓兒童照顧者可兼顧工作及兒童照顧:
    1. 政府應推行彈性工時、訂立最高工時、有薪侍產假、父母假期等,讓父母可兼顧家庭及工作的需要,增加婦女加入勞動市場的機會。
  • 減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工時要求,由208小時減至190小時,以滿足國際勞工組織每週不超過44小時工作的建議。

 

 

 

女性權益要兼顧  三條支柱不能少 回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兒童照顧者聯席

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同根社、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女性權益要兼顧  三條支柱不能少

回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立場書

 

 

香港特區政府轄下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於10月下旬推出《集思港益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回應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勞動人口增長放緩、生育率低等挑戰。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表明人口政策「焦點是讓每一位香港人都有機會發揮所長」,並認為「一個可持續的人口政策須在創造經濟財富、所有人享有平等機會和更優質生活三者之間,取得平衡」(見諮詢文件前言)。

但是諮詢文件的內容,卻只側重從生產力及勞動市場供求去思考人口政策,缺乏社會發展及市民生活質素的角度。本聯席認為,人口政策不應單考慮經濟生產力,應從社會發展角度,思考如何讓社會人口發揮所長及改善生活素質。本聯席要求政府在制定人口政策時要具性別角度,以改善現時婦女處境及推動兩性平等,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及締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託兒倡議近廿年 婦女「家鎖」難做工

多年以來,婦女團體一直向政府倡議增加託兒服務以讓婦女可選擇就業。可是,政府都是以「照顧兒童是家庭責任」為由,少有增撥資源於託兒服務。近年推出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鼓勵以社區互助的義工形式處理託兒問題,更反映政府對託兒及婦女發展缺乏承擔。政府眼中的「生產力」非常狹隘,認為從事有酬經濟活動的勞動參與才算是「生產力」。婦女在家庭照顧、家務勞動、社區參與等貢獻,一如以往被忽視,家務料理者(女性)成為沒有「生產力」的一群。從婦女事務委員會的《女性統計數字2011》顯示, 2010年全港有704,700全職照顧者(料理家務者),女性佔97.8%。可見「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在政府的施政仍然沒有改變,這種「家鎖」窒礙著婦女的發展,造成「貧窮婦女化」,2011統計數字中,過去十年申領綜援的人士一直都是女多於男。經濟缺乏自主、制度上缺乏配套支援,對婦女帶來沉重的壓力,不單造成婦女就業率低,更令女性在生育問題上卻步。今次香港政府對人口政策思考的難題,實情是過往自招的惡果。

 

「社會」要發展.三條支柱好重要

諮詢文件提及女性人口,提出要釋放女性勞動力、將提供消除生育障礙和兒童照顧的有利措施及環境;文件中建議「增加託兒服務及名額」,本就是聯席一直要求彌補的長期缺漏政策,但諮詢文件建議推行這項措施去釋放婦女勞動力,「協助婦女同時兼顧工作及家庭」,本聯席認為如果不同時改善勞動市場的不合理就業模式,變相對婦女造成「雙重剝削」、為商家製造廉價勞力,婦女雙職,政府既要婦女承擔家庭照顧責任,又要婦女投入勞動市場,結果很多婦女只能選擇工時較短的零散工。但在現時工種及培訓未夠多元化的情況下,零散工的工種選擇少,並以低薪為主,不少僱主更看準勞工法例漏洞,借彈性工作為名,將婦女推向無勞工權益的零散化就業處境,僱員在未符合「連續性合約」(4.18)的情況下被剝削其應有的勞工保障,包括有薪年假、有薪法定假日、長期服務金等。所以,即使託兒服務得到改善,現有勞動市場仍缺乏保障,難以吸引婦女安心就業。

要促進婦女投入勞動市場,本聯席認為要落實兩性平等原則,讓女性有自主權去選擇參與勞動市場或在家從事照顧的工作,這對社會質素及可持續發展都帶來有利因素。

本聯席提出支持婦女發展的「三條支柱」方案,包括「社區託兒服務」、「照顧者津貼」、「家庭友善政策」。從外國的經驗,增加託兒服務支援婦女就業的同時,亦為全職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者津貼,補償照顧者因犧牲工作而承受的經濟壓力,以及對照顧工作的肯定。而不可缺少的第三支柱是家庭友善措施,包括男士侍產假、就業標準工時保障、照顧假期、工作間設託兒設施、鼓勵照顧責任共同承擔。除了僱主責任,政府各層面服務也應增設託兒服務,如再培訓課程應提供託兒服務等。

 

 

 

回應人口政策的婦女勞動參與出路

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研究均指出改善市民參與勞動和鼓勵生育,不能只靠加強託兒服務,應該提供不同渠道多管齊下,如︰1.發放現金津貼(如照顧者津貼)、2.提供多元託兒服務或減低照顧成本的服務、3.家庭友善政策(如彈性工作(有保障)、親職假期、勞工法例等)。以下為部份資料︰

國家

近年增設託兒的大型計劃

內容重點

奧地利

十億幼兒園增設計劃

(kindergarten billion project)

增設32,188個託育場所(佔3-6歲兒童託育服務2/3

愛爾蘭

兒童託育機會均等方案

(equal opportunities childcare programme)

增設36,000個託育場所

日本

天使計劃(angel plan)

新天使計劃(new angel plan)

零等待名單計劃(Zero waiting list)

提供3歲以下幼兒服務約100,000名額,提供6歲以上課後照顧服務,約108,000 個名額

紐西蘭

邁向未來之路計劃 (pathways to the future)

社會發展部門給予就職父母兒童託育補助(childcare subsidy)

葡萄牙

託育中心2000計劃 (Creche 2000)

針對3歲以下幼兒,私營託兒機構最多可要求80%費用補助

資料來源:邱志鵬、劉兆隆(2012),我國幼兒托育制度之研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本聯席有如下建議:

  1. 參考各地區鼓勵生育政策和認同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政府及商界應分擔家庭在兒童照顧上的責任,應考慮設立「照顧兒童津貼」,建議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2歲以下兒童發放相等於現時長者生果金水平的金額,即$1,135,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
  2. 讓女性可在就業及照顧家庭間自主選擇,應在社區增加廉價獨立的幼兒託管中心;將現時的社區褓姆正職化,推動正規褓姆行業,政府提供相關的培訓及設立褓姆名冊,以及給予褓姆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針對6-12歲的託管,建議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提供更多穩定名額,託管時間延長至晚上8至9時,以及在假期也提供服務,讓婦女不用因子女假期而放棄工作。
  3. 要釋放勞動人口,先要儘快改善勞工市場對婦女就業的不利處境,包括修改勞工法例保障零散就業處境;訂立最高工時標準、以促進所有家庭成員有時間分擔家庭照顧責任。提供更多元化工種的工作職位及培訓,令婦女在工作上有真正的選擇。
  4. 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將產假增加至14週、設立7天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鼓勵男性分擔照顧責任、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5541 7702與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梁錫麟先生或5423 7164與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陳緯綸先生聯絡。

 

關於「婦女就業」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與福利事務委員會

聯席會議

2013年12月9日會議

關於「婦女就業」意見書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倡議相關支援政策,目標是令香港成為一個性別更加平等的社會。目前,香港大部份的兒童照顧者均為女性,女性因照顧兒童而放棄發展自我,亦失去了經濟自主,造成貧窮女性化,強化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現象。我們認為隨著家庭形態的轉變,香港政府必須改變「以家庭為本」的政策方針,香港社會亦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並且增設照顧兒童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促進兩性有平等機會發展。

 

本意見書將集中討論現時「短視」和「性別盲」的政策理念及施政,令女性難以參與勞動市場和公共事務,妨礙女性的個人發展。我們對於政府現行的福利觀、資源投放及託兒服務的提供極度失望,非常不滿!我們敦促政府盡快正視問題,建立女性友善的兒童照顧支援政策。

 

  1. 政府只視婦女為後備勞動力

政府的施政一直被揶揄為「短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實這個情況在婦女政策上亦非常明顯。政府在最新一份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其中一個重點是「鼓勵女性料理家務者就業」,當跟2003年的人口政策報告書比較,雖兩者同樣預計未來供養比例增加、勞動人口減少,但2003年的報告書卻對鼓勵女性就業隻字不提,從沒考慮要增加託兒服務及家庭友善措施,又或是平衡女性家庭及工作的雙重壓力。歸根究底,2003年正是香港經濟最低迷的時期,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低,政府並沒有迫切性鼓勵女性進入勞動市場。時移世易,現時經濟好轉,市場勞動力下足,政府則打女性就業的主意。這種「短視」的施政,一直只視女性為後備勞動力,「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就是政府一直對女性的施政理念。今天香港女性勞動參與率較其他國家低、女性在結婚及生育年齡後勞動參與率急遽下降、工作與生活嚴重失衡,實是政府長久以來種下的惡果。

 

  1. 性別盲的「家庭為本」

特區政府一直以「家庭為本」作為照顧家庭、照顧老弱幼少的政策方向,欠缺性別角度的「家庭為本」,在傳統男女性別分工下,變成由女性承擔家庭中的照顧責任,2012年有68萬女性為料理家務者,男性則只有1.4萬人(統計處,2013),「家庭為本」明顯是性別盲。加上政府只視社會服務為「剩餘福利」,沒有發展出一種具「發展性」及「性別角度」的福利權配合社會發展,故社會服務只會為最不能自助者提供支援,在缺乏社會服務配套下,很多女性只能「被迫」留在家中照顧家庭或其他需要被照顧的成員,再加上勞工法例嚴重落後、工時越來越長、假期少的工作待遇下,女性全職工作則難以兼顧家庭照顧,令女性要面對工作和家庭二選一的兩難。這種勞工政策及社會福利方針其實迫使女性不進入勞動市場以照顧家庭,但諷刺的是,政府卻在這種背景底下要鼓勵女性就業,如果只是在政策上少修少補,不從施政的根本理念著手,根本無從解決家庭及工作難兼顧、女性無法就業等問題。

 

  1. 從未照顧家庭照顧者

短視和性別盲的特區政府也不曾重視女性照顧的勞動價值。託兒服務一直嚴重不足,政府在2011年開始推行「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以鄰里照顧為目標,由社會服務機構培訓女性成為保姆義工,為有需要支援的家庭提供託兒服務;保姆由於是義工,不受勞工法例監管,也不受最低工資保障,政府只會提供義工津貼。不少國家會為兒童照顧者提供經濟補助,以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為照顧者作經濟補償;反觀香港不但沒有確認女性照顧家庭對社會的貢獻,也沒有對兒童照顧者作經濟補償,更以鄰里互助、義工為名剝削女性的照顧勞動價值。再者,以義工形式推行服務,令服務質素欠保障,也難以保證穩定的服務,最終令小朋友的福祉受影響,難令有需要的照顧者安心使用服務外出就業。

 

總結

上述例子均說明特區政府一貫的施政方針,一方面並不重視女性能否參與勞動市場,迫使女性放棄自身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當社會上有服務需要,又會對女性加以「利用」,剝削女性照顧價值。這對香港的廣大女性絕對不公平!

 

其實,對女性發展有承擔,政府實需要促進兩性平等關係,建立友善的環境令兩性有公平的機會,社會政策會也應讓女性有充分的選擇;面對既想生兒育女又想發展自我的女性,社會政策必須支援家庭照顧;面對要照顧家庭的女性,政策亦應保障其公民權利,在經濟上及家庭責任上給予支援,並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畢竟,婦女就業需要建基於其個人及家庭福祉的提昇,而不是為就業而就業的。

 

我們的建議

  • 社會服務應作出配合,改善現存的幼兒及托兒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
    1. 透過關愛基金推出「幼兒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暫名,可修改),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3至6歲就讀幼稚園的幼兒提供課後託管服務,讓更多基層婦女可出外就業;
    2. 發展非牟利托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褓姆」名冊,將「社區褓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 經濟上援助照顧者,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減輕照顧者在照顧兒童方面的經濟壓力及減低兒童處於貧窮的危機:
    1. 政府應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6歲以下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照顧兒童津貼」;
    2. 政府應向所有長期照顧有病童、殘障或特殊需要兒童的照顧者每月發放「特殊照顧者津貼」。
  • 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讓兒童照顧者可兼顧工作及兒童照顧:
    1. 政府應推行彈性工時、訂立最高工時、有薪侍產假、父母假期等,讓父母可兼顧家庭及工作的需要,增加婦女加入勞動市場的機會。

 

「女性權益要兼顧 三條支柱不能少」 回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

由:兒童照顧者聯席(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同根社、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女性權益要兼顧 三條支柱不能少」

回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

立場書

2013年11月30日

 

香港特區政府轄下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於10月下旬推出《集思港益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回應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勞動人口增長放緩、生育率低等挑戰。司長表明人口政策「焦點是讓每一位香港人都有機會發揮所長」,並認為「一個可持續的人口政策須在創造經濟財富、所有人享有平等機會和更優質生活三者之間,取得平衡」(見諮詢文件前言)。

但是諮詢文件的內容,卻只側重從生產力及勞動市場供求去思考人口政策,缺乏社會發展及市民生活質素的角度。本聯席認為,人口政策不應單考慮經濟生產力,應從社會發展角度,思考如何讓社會人口發揮所長及改善生活素質。本聯席要求政府在制定人口政策時要具性別角度,以改善現時婦女處境及推動兩性平等,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及締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託兒倡議近廿年 婦女「家鎖」難做工

多年以來,婦女團體一直向政府倡議增加託兒服務以讓婦女可選擇就業。可是,政府都是以「照顧兒童是家庭責任」為由,少有增撥資源於託兒服務。近年推出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鼓勵以社區互助的義工形式處理託兒問題,更反映政府對託兒及婦女發展缺乏承擔。政府眼中的「生產力」非常狹隘,認為從事有酬經濟活動的勞動參與才算是「生產力」。婦女在家庭照顧、家務勞動、社區參與等貢獻,一如以往被忽視,家務料理者(女性)成為沒有「生產力」的一群。從婦女事務委員會的《女性統計數字2011》顯示, 2010年全港有704,700全職照顧者(料理家務者),女性佔97.8%。可見「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在政府的施政仍然沒有改變,這種「家鎖」窒礙著婦女的發展,造成「貧窮婦女化」,2011統計數字中,過去十年申領綜援的人士一直都是女多於男。經濟缺乏自主、制度上缺乏配套支援,對婦女帶來沉重的壓力,不單造成婦女就業率低,更令女性在生育問題上卻步。今次香港政府對人口政策思考的難題,實情是過往自招的惡果。

 

 

兼顧就業與家庭,做成女性的「雙重剝削」

諮詢文件提及女性人口,提出要釋放女性勞動力、將提供消除生育障礙和兒童照顧的有利措施及環境;文件中建議「增加託兒服務及名額」,本就是聯席一直要求彌補的長期缺漏政策,但諮詢文件建議推行這項措施去釋放婦女勞動力,「協助婦女同時兼顧工作及家庭」,本聯席認為如果不同時改善勞動市場的不合理就業模式,變相對婦女造成「雙重剝削」、為商家製造廉價勞力,婦女雙職,政府既要婦女承擔家庭照顧責任,又要婦女投入勞動市場,結果很多婦女只能選擇工時較短的零散工。但在現時工種及培訓未夠多元化的情況下,零散工的工種選擇少,並以低薪為主,不少僱主更看準勞工法例漏洞,借彈性工作為名,將婦女推向無勞工權益的零散化就業處境,僱員在未符合「連續性合約」(4.18)的情況下被剝削其應有的勞工保障,包括有薪年假、有薪法定假日、長期服務金等。所以,即使託兒服務得到改善,現有勞動市場仍缺乏保障,難以吸引婦女安心就業。

 

「社會」要發展.三條支柱好重要

本聯席認為人口政策需要落實兩性平等原則,讓女性有自主權去選擇參與勞動市場或在家從事照顧的工作,這對社會質素及可持續發展都帶來有利因素;而本聯席認為支持婦女發展,需要有「三條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包括「社區託兒服務」、「照顧者津貼」、「家庭友善政策」。從外國的經驗,增加託兒服務支援婦女就業的同時,亦為全職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者津貼,補償照顧者因犧牲工作而承受的經濟壓力,以及對照顧工作的肯定。此外,政府認推動家庭友善勞工政策措施,包括男士侍產假、就業標準工時保障、照顧假期、工作間設託兒設施、鼓勵照顧責任共同承擔。除了僱主責任,政府各層面服務也應增設託兒服務,例如:「再培訓課程」應為參加學員提供託兒服務等。

 

本聯席有如下建議:

  1. 參考各地區鼓勵生育政策和認同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政府及商界應分擔家庭在兒童照顧上的責任,應考慮設立「照顧兒童津貼」,建議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2歲以下兒童發放相等於現時長者生果金水平的金額,即$1,135,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
  2. 讓女性可在就業及照顧家庭間自主選擇,應在社區增加廉價獨立的幼兒託管中心;將現時的社區褓姆正職化,推動正規褓姆行業,政府提供相關的培訓及設立褓姆名冊,以及給予褓姆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針對6-12歲的託管,建議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提供更多穩定名額,託管時間延長至晚上8至9時,以及在假期也提供服務,讓婦女不用因子女假期而放棄工作。
  3. 要釋放勞動人口,先要儘快改善勞工市場對婦女就業的不利處境,包括修改勞工法例保障零散就業處境;訂立最高工時標準、以促進所有家庭成員有時間分擔家庭照顧責任。提供更多元化工種的工作職位及培訓,令婦女在工作上有真正的選擇。
  4. 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將產假增加至14週、設立7天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鼓勵男性分擔照顧責任、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5541 7702與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梁錫麟先生或5423 7164與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陳緯綸先生聯絡。

 

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關注照顧者權益聯盟

 

27/6/2013約見扶貧委員會

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背景

關注照顧者權益聯盟及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倡議相關支援政策。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並且增設照顧兒童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我們知悉扶貧委員會一直關注託兒及託管服務的問題,有意加強各項相關服務,因此,兩個組織及一眾天水圍兒童照顧者,希望能夠與扶貧委員會交流各項兒童照顧支援政策及託兒/託管服務的意見,商討有效支援兒童照顧者的措施,希望能夠由下而上改善目前的政策不足和限制。

 

對「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的意見

  1. 使用服務的危機

現時的「社區保姆」服務以義工保姆的形式推行,義工提供服務時間不穩定,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再者,不穩定的義工保姆也令被照顧的幼童難以適應,影響照顧幼童的質素。有聯盟成員的幼兒曾使用服務,並且讓義工保姆帶返家照顧,事後爸爸知悉其兒子疑被保姆的年輕家人「性騷擾」,並要求負責中心調查,中心經了解後表示並無此事,但這事已令該名爸爸對服務失去信心。

 

  1. 服務名額不足

使用「社區保姆」服務需要預約,不能處理緊急使用服務的需要;聯盟成員曾遇上緊急事故需要看醫生,不便帶同幼兒,希望使用社區保姆服務暫託幼兒,可惜中心表示未能安排,令她感到徬徨無助。聯盟亦有成員曾希望擔任社區保姆,完成培訓後一直等待中心配對服務使用者,可惜一直未獲安排,諷刺的是,其後當她想使用服務時,中心則向她表示暫時沒有保姆。

 

  1. 使用服務手續多

聯盟另一位成員亦曾打算使用「社區保姆」服務,卻發覺申請服務的手續非常繁複,除了需要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外,還需要提供家庭的收入證明。聯盟理解需要確認幼童身份,故要求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但對於提供家庭的入息證明,我們則大感不惑,對於需要臨時暫託服務的照顧者來說,此乃十分不便。再者,基層家庭往往是零散工工人,又或是以現金出糧,難以提供收入證明,此舉提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卻步。

 

對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暫託服務的意見

暫託服務在幼稚園內提供無疑令兒童照顧者較放心,可惜的是,暫託服務只能滿足臨時的託兒需要,服務未能配合照顧者外出工作,此外,暫託服務名額不足,中心建議需要一星期前預約,聯盟成員亦曾未能成功預約。而且,區內幼兒園的暫託服務,以兩小時為計算單位(8-10、10-12、12-2…..),欠缺彈性,如需要9-11的暫託服務,便需要預約8-10及10-12兩個時段,收費亦會相應增加;再者,收費$10一小時(以兩小時為計算單位),即最低消費是$20/兩小時,聯盟成員認為用三分之一的工資(最低工資為$30/一小時)用作託兒服務,費太過高。

 

對課餘託管服務的意見

現時於青年中心內的課餘託管服務,全港只有約5,500個名額,而「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推出後,增加約了4,400名額。然而對於龐大的需求,現有的名額只是杯水車薪。聯盟成員的實際經驗是,區內的課餘託管服務經常滿額,輪候時間長,而由於小學託管的名額不足,使用「課餘託管試驗計劃」需要抽籤,而且並不是每年都可以抽中,令照顧者未能安心外出工作。再者,導師的質素參差,亦令曾使用計劃服務的照顧者不放心。另外,不論是中心的課餘託管服務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服務時間均未能滿足託兒的實際需要,不利基層照顧者外出工作,例如:星期六、日及學校假期多沒有服務提供,也令照顧者難以兼顧工作與照顧兒童。

 

婦女無選擇,託兒服務與照顧津貼缺一不可

婦女往往面對照顧與經濟兩難,面對千瘡百孔的託管及託兒服務,婦女往往沒有選擇,不能外出工作和發展自我,「被迫」成為全職照顧者,也「被迫」跌入低收入或貧窮的處境。而事實上,部份聯盟成員認為,就算可以選擇,也會擔當全職照顧者,因為她們期望自己可以專心照顧子女,加強親子關係,但代價是沒有收入,令家庭經濟壓力大增,這代價對入不敷支的基層家庭來說無疑太大。因此,我們認為支援兒童照顧者的目標,應是讓婦女有選擇,故託兒服務和照顧兒童津貼缺一不可。

 

我們的具體建議如下:

  1. 一. 改善託兒服務,將社區保姆職業化

社會服務應作出配合,改善現存的幼兒及托兒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關愛基金現行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應大量增加名額,讓所有有意參加計劃的兒童均可接受服務,達至「零拒收」;此外,計劃亦需增設學校假期服務,以配合基層家庭的工作需要。關愛基金亦可將計劃推出「幼兒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暫名,可修改),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3至6歲就讀幼稚園的幼兒提供課後託管服務,讓更多基層婦女可出外就業;另外,香港亦應發展家居托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保姆」名冊,將「社區保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1. 二. 落實「照顧兒童津貼」

其實,香港社會不應該一直依賴照顧者的無酬勞動,應該對其貢獻有所確認,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及經濟上的支援,讓婦女有更多生活選擇,以平衡她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應為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減低在照顧方面造成的壓力。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照顧兒童津貼」及「特殊照顧者津貼」。

 

  1. 三. 工時及假期安排需要配合照顧者需要

聯盟成員大多均希望外出工作,幫補家計之餘,亦可發展自我。但長工時、學校假期比勞工假期長,往往令兒童照顧者難以兼顧兒童照顧和工作。事實上,我們也不希望託兒或託管服務無限地延長,令兒童長時間留在中心或學校,難有時間與家人相處。因此,縮短工時(標準工時)、增設照顧兒童假期(家長假期)是政府必須要考慮的措施,這些措施亦有助照顧者平衡照顧兒童及工作。

 

總結

其實,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政府實有責任照顧社會上辛勞、默默付出的兒童照顧者,減輕照顧者各種經濟和精神壓力,讓兒童照顧者可以兼顧兒童照顧和個人發展,並按自己的意願和需要作選擇。近年,不少外國地區和國家均在託兒服務或支援兒童照顧方面著力推行不同的措施;以日本為例,日本政府提出不少措施保障女性擁有平等就業機會,近年已為未來託兒服務提供的數量提出具體目標,希望託兒服務做到「零等候」,又改革託兒服務,並為照顧兒童提供津貼和工作假期等。香港政府亦應承擔責任,照顧兒童照顧者,分擔照顧兒童的重責,讓整個社會一同承擔和養育社會未來的棟樑。

「政府咪搵阿媽笨 支援責任你有份」 母親節集會行動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            勞工及福利事務局

由:關注照顧者社會政策與服務聯席(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同根社、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街坊工友服務處) 及 職工盟婦女事務委員會

 

「政府咪搵阿媽笨 支援責任你有份」

母親節集會行動

立場書

2013年5月12

 

行動背景:

今天是母親節,社會大眾都趁這個機會答謝母親,歌頌母愛的偉大,但「母親」被社會賦予「必然的照顧者」的角色,再加上政府對照顧者「零支援」,利用女性的母愛,對女性加以剝削。給母親送上康乃馨是母親節的習俗,以歌頌母親的貢獻;關注照顧者社會政策與服務聯席(簡稱:照顧者聯席)認為,與其送花不如向照顧者提供不同支援,這樣更能肯定母親貢獻及有效分擔照顧壓力。因此,照顧者聯席趁母親節與母親及小孩遊行,抗議政府漠視照顧者的需要,將照顧責任個人化!大會特意製作「黑色康乃馨」諷刺政府及社會的虛偽;這個母親節,讓我們同聲吶喊:「不要黑色康乃馨,不要虛偽母親節」!

 

母親/照顧者面對的問題:

近10年基層家庭的實際收入不升反跌,加上綜援制度改革、人口政策收緊,以及通脹高企下,大量基層婦女面對兩難:選擇出外就業,以維持家庭基本生活,但其就業時間卻未能配合子女放假放學的時間,被迫「獨留」子女在家;選擇在家照顧子女,則被迫面對貧窮困境,家庭收入僅夠糊口。面對重重難關的基層婦女身兼不同的身分:女性、(單親)母親、妻子、邊緣勞工、福利領取者、低收入人士等,理應得到社會政策更多的支援,以令社會更平等更公義更和諧。政府非但沒有支援照顧者,更以刑事檢控來懲罰「獨留」子女在家的照顧者,將責任歸咎於個人及家庭身上,以轉移獨留子女在家的真正的社會問題。

 

  1. 女性是社會的主要照顧者

社會傳統上將家庭照顧子女的責任,壓在婦女身上,這批婦女在轉變中的政策及社會經濟狀況下,面對更大的壓力。近年香港離婚率不斷上升,單親家庭的數目有增無減,女單親家長需要獨力照顧子女,壓力倍增。

根據香港婦女中心協會2011年的調查,九成以上照顧者為女性,她們主要照顧兒童、長者及殘疾人士,平均每星期花上46.8小時,大部份感到壓力沉重,這些壓力包括經濟負擔、缺乏私人時間、難以處理被照顧者的情緒及行為問題,以及身體勞損等。

 

  1. 家庭與工作難兼顧

調查顯示,女性離開勞動市場的原因主要是料理家務,但男性則主要因為年老退休,可見,很多女性顯然因須照顧家庭而放棄事業。而且,在現今香港社會欠缺公共支援,導致勞動市場不利照顧者參與;綜援的欣曉計劃強制家庭照顧者就業、人口政策將新來港婦女排斥於社會保障之外、就業市場的工作時間不利基層婦女照顧家庭等,令不少婦女被迫接受就業市場最邊緣的工作(例如需要晚上輪班,令她們難以照顧家庭);又或者只能從事沒有勞工保障的零散工作雙職婦女在公私領域疲於奔命,難以兼顧個人和家庭的需要身心疲累,進退兩難。

 

  1. 被迫獨留子女,出事負刑責

不同背景的婦女,其獨留兒童在家的原因相當多元化,這反映了在照顧者的日常生活中,許多情境都令照顧者需要離開家中,例如看醫生、出外買餸,又或是子女要求單獨在家或返學放學、突發事件等。但更嚴重的是求助無門,不少家長曾向親友鄰居求助或尋求託管服務,但仍解決不到「獨留子女在家」的問題。這反映了不論個人、家庭、社區都未能有效地處理照顧子女的需要。

隨著時代變遷,現時社會對照顧者的要求愈來愈高。不能忽略的是現時的社會環境,如社區關係、工作時間、風險的數量分佈,都與過去幾十年有所不同,令照顧的壓力越來越大。單單要求照顧者要滿足社會的期望,而不談社會對她們的支援實在有欠公道。

 

  1. 現有託管服務未能支援家長

雖然政府經常表示,現時投放在託兒服務的資源已經很多,但明顯地,廉價而時間適合的託兒服務,仍是嚴重地供不應求。以目前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即「社區褓母」計劃)為例,服務只供0-6歲的兒童參加,但7-12歲,即仍處於小學年齡層的家長卻得不到支援。而且,該服務收費昂貴,每小時收費$18-$24元,對比不少基層工友只收取最低工資,使用託管服務近乎得不償失。

現時全港十八區每區只設一間社區褓母服務中心,合共提供720個名額,而且服務使用者必須提交工作證明,即使遇上突發事件亦須預先一星期甚至更早預約,種種限制對照顧者諸多刁難。而且,不少家長因為地域、資訊流通等理由,根本難以接觸到相關的託管服務資訊。

而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僅有73間中小學及機構申請,全港只有4,400個名額,令部份學童只能抽籤使用,服務時間同樣不能滿足工作婦女的需要。加上這些託管名額大部份只供給全津書簿津貼學童及領綜援學童,同樣面對貧窮問題的在職貧窮家庭被排擠於服務之外。

 

從上述的分析可見,婦女很多時都面對照顧家庭、就業的壓力,而基層婦女面對的選擇則更少。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應付多重制度所加諸的困難,需要制度性的支援及改革,以讓家庭照顧者,特別是婦女既可以自主地選擇就業與照顧家庭的路向,使工作與家庭生活得到平衡,落實真正的社會和諧。

 

  1. . 建議:

.延長託兒服務時間、增加名額 將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

  在時間方面,政府應引入彈性託管時間,並配合父母的實際工作時間,尤其在學校假期時段,提供託兒服務。此外,政府需要增加臨時託管服務,以支援照顧者處理臨時性或突發情況。

我們認為,政府應提供大量廉價託兒及託管名額,才能協助有託兒需要的家庭,將關愛基金項目:「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是其中一個製造大量託管名額的有效方法,政府亦應考慮資助「託兒試驗計劃」,利用幼稚園空間,為0-6歲兒童安排適切的託兒服務。長遠而言,託管服務必須打破區域性的限制,使託管服務遍及全港細小社區內,猶如便利店般方便。

 

.社區褓母職業化 增加豁免名額

  「社區褓母」計劃以義務性質運作,導致服務質素參差和不穩定,令家長失去信心,而且變相剝削提供服務的褓母。我們認為政府應帶頭肯定照顧工作,以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聘請社區褓母,並提供培訓,令服務穩定之餘,也可為婦女創造就業機會。

3.經濟上援助照顧者,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

  香港社會不應該一直依賴照顧者的無酬勞動,應該對其貢獻有所確認,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及經濟上的支援,讓婦女有更多生活選擇,以平衡她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應為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減低在照顧方面造成的壓力。參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針對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1) 政府應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6歲以下兒童每人每月發放1135元「照顧兒童津貼」;2)政府應向所有長期照顧有病童、殘障或特殊需要兒童的無償照顧者每月發放「特殊照顧者津貼」,建議金額為3,430元(參考最低工資30元 x 44小時x 4.33星期 = 5,715元 x 60%)。

 

4.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

   現時僱傭政策不利婦女生育,政府應增加僱傭政策中生育保障,以協助雙職婦女:1) 立法7天全薪侍產假,讓在職父親都能分擔照顧子女的家庭責任,而不是全依賴婦女;2) 提高分娩假至14周,並支付全薪,以達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讓初為人母的在職婦女可以安心休養,照顧初生嬰兒;3) 設立家事假,讓家庭照顧者以照顧老弱的原因申請假期,使全職婦女亦能在工餘時間照顧子女,兼顧家庭生活,以上種種操施將有助婦女加入勞動市場。

 

聯絡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梁錫麟 9520 1718

街坊工友服務處                陳湘雯            9339 8130  

 

約見張國柱議員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關注照顧者權益聯盟

 

4/5/2013約見張國柱議員

立場書

背景

關注照顧者權益聯席及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向政府倡議相關支援政策。兩個組織及一眾天水圍兒童照顧者,希望能夠與立法會議員及政府官員交流各項兒童照顧支援政策的意見。張國柱議員是社會福利界議員,了解現時社福界推行各類託兒/託管服務的情況,亦為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負責監察政府有關福利的施政;除此以外,張議員亦為扶貧委員會委員,將會分析和檢討公共政策,並同時可使用關愛基金,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因此,是次會面將會與張議員交流彼此對託兒/託管服務的意見,並商討有效支援兒童照顧者的措施,商討合作推動政策改善的空間。

 

針對扶貧委員會各項措施的意見

  1. 有關「託兒工作小組」

有扶貧委員會委員向我們表示,委員會未來其中一個工作方向是加強託兒服務,當中亦會考慮調整「社區褓姆」服務;委員會將會成立一個「託兒工作小組」,就託兒相關的措施作討論。關注照顧者權益聯盟歡迎扶貧委員會成立「託兒工作小組」,檢視目前各項託兒服務的不足,但聯盟認為「託兒工作小組」如要有效處理目前託兒服務不足及服務上的各種問題,必需要廣納兒童照顧者的意見,絕不能閉門造車。我們認為扶貧委員會必需在「託兒工作小組」中,加入服務使用者作為成員,由下而上規劃託兒服務,過程也必需要諮詢各兒童照顧者的意見。

 

  1. 有關「護老者津貼」

關愛基金專責小組正研究向需要長期照顧老人的照顧者發放照顧老人津貼,關注照顧者權益聯盟歡迎關愛基金增設護老者津貼,確認長者照顧者的辛勞的付出,並給予津貼讓照顧者得以自主地運用,當然,推行津貼的仔細政策仍有待商討,但此舉實讓照顧者的需要得以被確認。可是,聯盟認為扶貧委員會仍需考慮向殘疾人士照顧者(包括病童及殘障兒童照顧者)發放照顧者津貼,畢竟,殘疾人士跟一些長者一樣,需要照顧者長期照顧,政府亦不能回避這些照顧者的需要。

 

對「社區褓姆」的意見

  1. 使用服務的危機

現時的「社區褓姆」服務以義工褓姆的形式推行,義工提供服務時間不穩定,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再者,不穩定的義工褓姆也令被照顧的幼童難以適應,影響照顧幼童的質素。有聯盟成員的幼兒曾使用服務,並且讓義工褓姆帶返家照顧,事後爸爸知悉其兒子疑被褓姆的年輕家人「性騷擾」,並要求負責中心調查,中心經了解後表示並無此事,但這事已令該名爸爸對服務失去信心。

 

  1. 收費昂貴、時間不便

「社區褓姆」服務的收費為$18,如有經濟困難家庭使用服務可以申請減免收費至$13,對於打算外出工作而長時間使用託兒服務的基層家庭來說,此收費無疑是十分高昂,甚至得不償失,令照顧者卻步。再者,使用服務需要預約,不能處理緊急使用服務的需要,兒童照顧者如遇上急事需要託兒服務,感到徬徨無助。聯盟成員曾希望擔任社區褓姆,完成培訓後一直等待中心配對服務使用者,可惜一直未獲安排,諷刺的是,當她想使用服務時,中心則向她表示暫時沒有褓姆。

 

  1. 使用服務手續多

聯盟另一位成員亦曾打算使用「社區褓姆」服務,卻發覺申請服務的手續非常繁複,除了需要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外,還需要提供家庭的收入證明。聯盟理解需要確認幼童身份,故要求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但對於提供家庭的入息證明,我們則大感不惑,對於需要臨時暫託服務的照顧者來說,此乃十分不便。再者,基層家庭往往是零散工工人,又或是以現金出糧,難以提供收入證明,此舉提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卻步。

 

對課餘託管服務的意見

現時於青年中心內的課餘託管服務,全港只有約5,500個名額,而「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推出後,增加約了4,400名額。然而對於龐大的需求,現有的名額只是杯水車薪。聯盟成員的實際經驗是,由於小學託管的名額不足,使用「課餘託管試驗計劃」需要抽籤,而且並不是每年都可以抽中,令照顧者未能安心外出工作。而且,導師的質素參差,亦令曾使用計劃服務的照顧者不放心。另外,不論是中心的課餘託管服務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服務時間均未能滿足實際需要,服務時間短不利基層照顧者外出工作,而星期六、日及學校假期多沒有服務提供,也令照顧者難以兼顧照顧兒童與工作。

 

工時及假期安排需要配合照顧者需要

聯盟成員大多均希望外出工作,幫補家計之餘,亦可發展自我。但長工時、學校假期比勞工假期長,往往令兒童照顧者難以兼顧兒童照顧和工作。事實上,我們也不希望託兒或託管服務無限地延長,令兒童長時間留在中心或學校,難有時間與家人相處。因此,縮短工時(標準工時)、增設照顧兒童假期(家長假期)是政府必須要考慮的措施,這些措施亦有助照顧者平衡照顧兒童及工作。

 

落實「照顧兒童津貼」

其實,香港社會不應該一直依賴照顧者的無酬勞動,應該對其貢獻有所確認,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及經濟上的支援,讓婦女有更多生活選擇,以平衡她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應為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減低在照顧方面造成的壓力。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照顧兒童津貼」及「特殊照顧者津貼」。

張建宗勿練精學懶 促請改善托兒支援措施

editor No Comments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張建宗勿練精學懶 促請改善托兒支援措施

行動立場書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及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致力於支援家庭照顧者,改善托兒服務及相關措施,透過建立來自不同社區的照顧者網絡,團結家長及兒童共同改善托兒措施,敦促政府建立更完善的兒童照顧政策。然而,我們發現目前的托兒措施實在是千瘡百孔,家長們對於政府「懶懶閒」的態度非常失望及不滿,因此發起此行動促請政府正視我們的訴求,以回應托兒需要。

 

          政府對照顧兒童缺乏承擔,造成現時各項針對兒童及幼兒的託兒服務名額嚴重不足。以「課餘託管計劃」為例,全港6至11歲兒童中,每百人只有1.67人可享用託管服務;而每百名6歲以下的幼童,也只有7.9個可以享用幼兒中心提供的托兒服務。再者,這些服務的收費昂貴、服務時間往往未能配合家長的需要、更缺乏緊急服務,過往多宗獨留兒童慘劇顯示不合事宜的托兒政策已成為社會危機。

 

服務千瘡百孔,婦女成代罪羔羊

          家庭照顧者成為了政府缺乏兒童照顧支援下的最大受害者。研究發現照顧者所面對的困難主要有四方面:(1) 經濟上的壓力;(2) 精神上的壓力;(3) 照顧工作影響就業及個人發展;(4) 缺乏支援。他/她們普遍對政府照顧兒童的支援服務不太滿意,主要批評包括:(1) 服務名額不足、服務機構地點隱蔽或遠離居所;(2) 服務欠缺彈性,無法幫助遇緊急事故的家長;(3) 對服務欠缺信心,不放心將孩子交托在褓姆的家中;(4) 服務宣傳不足;及(5) 收費昂貴,基層家庭未能負擔。(梁麗清,照顧兒童的支援計劃,2012)千瘡百孔的托兒服務根本不能回應社會的需要,而婦女作為主要的照顧者,則成為了犧牲品。

 

政府推卸責任,互助托兒不切實際

          近年,政府聲稱回應托兒需要而相繼推行以義工運作的「互助幼兒中心」及「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實質上是完全搔不著癢處,新增的託兒名額只佔了0至5歲幼兒人數的0.34%。事實上,政府欠缺對托兒服務的承擔,投入的資源嚴重不足,縱使是義工運作,基層家庭依然難以負擔昂貴費用;加上義務託兒的形式難以確保服務質素及穩定性,這些服務的開放時間也不能回應實際托兒需要。說穿了,這些花瓶式的服務只是政府推卸照顧兒童責任的口實。

 

面對上述種種問題,責無旁貸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一直採取以下五大懶惰策略:

  1. 「卸膊」:以「家庭為本」作藉口,將照顧兒童的責任完全推給家庭,最後是往往是婦女;
  2. 「馬虎」:可以發展的褓姆行業「義工化剝削婦女勞動力,同時導致託管服務質素無保障、服務量不穩定問題;
  3. 「吹水」:一方面鼓勵就業扶貧,但又不提供兒服務,逼使婦女留在家中照顧子女,政策自相矛盾
  4. 「拖拉」:政府深明托兒問題嚴重,但卻沒有投放資源開展托兒或照顧者支援服務的福利規劃
  5. 「落伍」:在進步國家提倡更多的家庭友善措施之際,本港的家庭及兒童福利仍然從屬於經濟發展,思維落後。

 

          我們促請張建宗局長根除懶散的劣根性,回應照顧者在精神上及生活上的需要,確認他/她們對社會的默默奉獻,向全職照顧者及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發放津貼及提供支援,具體訴求包括

 

  • 在經濟上援助照顧者,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減輕照顧者的經濟壓力及減低兒童處於貧窮的危機:
    1. 政府應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6歲以下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照顧兒童津貼」;
    2. 政府應向所有長期照顧患病、殘障或特殊需要的兒童照顧者每月發放「特殊照顧者津貼」。
  • 現時本港託兒服務嚴重滯後,政府實有必要増撥資源推動託兒服務,包括:運作模式、收費以及服務名額,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可出外工作;
  • 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讓兒童照顧者可兼顧工作及兒童照顧。包括:推行彈性工時、訂立最高工時、有薪侍產假、父母假期等,以增加婦女投入勞動市場的動力;
  • 我們要求張建宗局長盡快與我們的家長及兒童會面,以共同討論有利支援照顧兒童的各項服務和政策。

 

 

聯絡人: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陳緯綸先生:5423 7164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梁錫麟先生:9520 1718

兒童照顧危機一觸即發,家長兒童促張建宗快「賣懶」

editor No Comments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兒童照顧危機一觸即發,家長兒童促張建宗快「賣懶」

新聞稿

          由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及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發起,約50名家長、兒童及年青人一同參與在政府總部外為勞福局局長張建宗「賣懶」,促請正視及積極回應托兒需要。是次行動是根據中國傳統新年前小孩賣懶的典故,參與的20多名小孩及30位家長及青年人在政府總部門外以敲鑼打鼓及高唱「賣懶歌」,寓意嚇退纏擾張建宗局長的懶蟲,並以祝願揮春驅走政府做事懶散之風。

 

          發言人廖珮珊表示政府對照顧兒童缺乏承擔,造成現時各項針對兒童及幼兒的託兒服務名額嚴重不足。以「課餘託管計劃」為例,全港6至11歲兒童中,每百人只有1.67人可享用託管服務;而每百名6歲以下的幼童,也只有7.9個可以享用幼兒中心提供的托兒服務。出席的家長表示,托兒服務收費貴、服務不能配合實際需要、缺乏緊急服務等使他們照顧子女上沒有支援,就算有家長獨留子女在家實在也是逼不得已。廖珮珊表示過往多宗獨留兒童慘劇顯示兒童照顧已成為社會危機,當局須馬上加強托兒支援,否則有更多慘劇發生。

 

政府推卸責任,服務千瘡百孔

          育有兩女的家長鍾婉儀表示作為全職照顧者身心承受極大的壓力,同時未能出外工作及進修令她與社會脫節,經濟上只能依賴丈夫。該團體的研究發現家長普遍對政府對照顧兒童提供的支援服務不滿意,主要批評包括:(1) 服務名額不足、地點隱蔽或遠離居所;(2) 服務欠缺彈性,無法幫助遇緊急事故的家長;(3) 對服務欠缺信心,不放心將孩子交托在褓姆的家中;(4) 服務宣傳不足;及(5) 收費昂貴,基層家庭未能負擔。(梁麗清,照顧兒童的支援計劃,2012)

 

互助托兒不切實際

          對於政府推行的「互助幼兒中心」及「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鍾婉儀表示服務完全幫不到她,對於基層家庭來說這些服務仍然很貴,而且義工運作也擔心質素,同時對於出外工作的家長,需要的是穩定及時間較長的託管服務。鍾鋺儀表示新增的託兒名額只佔了0至5歲幼兒人數的0.34%是完全搔不著癢處,她批評這些服務只是政府對托兒服務欠缺承擔,不願投入資源的言遠過於實的措施。

 

5宗懶散罪狀

          團體指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的5種懶散罪狀,包括「卸膊」給家庭婦女;「馬虎」-將可以發展的褓姆行業「義工化」;「吹水」-說鼓勵就業扶貧,但又不提供托兒服務﹔「拖拉」-明知托兒問題嚴重,但沒有行動﹔「落伍」-進步國家推行家庭友善措施,但本港的家庭及兒童福利仍然從屬於經濟發展的思維落後。

 

要求改善托兒,發放兒童照顧津貼

          團體促請張建宗局長根除懶散的劣根性,回應照顧者在精神上及生活上的需要。建議包括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6歲以下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照顧兒童津貼」及向所有長期照顧患病、殘障或特殊需要的兒童照顧者每月發放「特殊照顧者津貼」、増撥資源推動託兒服務、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讓兒童照顧者可兼顧工作及兒童照顧及釋放婦女勞動力等

 

 

聯絡人: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陳緯綸先生:5423 7164;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梁錫麟先生:9520 1718

就整體人口及支援照顧者政策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關注照顧者社會政策與服務聯席

生育率低現危機 人口政策莫逃避

就整體人口及支援照顧者政策的立場

           關注照顧者社會政策與服務聯席(下稱:聯席)由多個團體組成,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同根社、香港婦女勞工協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及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成,我們致力監察政府針對兒童照顧者的各項施政,倡議一個對照顧者友善的社會。新一屆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正式上任,聯席聯同一眾兒童照顧者及數位議員,於政府總部向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請願,提出對新組成的委員會的期望,並對未來的人口政策作出建議。

 

          特區政府於今年六月推出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進度報告書»(下稱:進度報告書)進的重點集中於處理人口老化、內地孕婦在港分娩,及為發展不同產業培育和輸入優秀人才,人口政策只淪為經濟和人力規劃;雖然表明「生育率低」、「高供養比率」及「人口狀況出現負增長」是重大問題,卻刻意迴避和忽視;委員會短視地將港人視作發展產業的工具,將經濟發展凌駕於港人福祉之上,聯席對此人口發展觀感到非常失望。事實上,特區政府在過去的兩份人口政策報告書均表示會「檢視政策是否導致港人不願生育」及「研究有助鼓勵生育的措施」;其後在今年六月的報告書又表明要「增加勞動力…提高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聯席認為落實有關措施實比討論經濟發展與人力供求更加重要,促請新一屆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正視問題,落實鼓勵生育措施及家庭友善的就業政策,發展以照顧為本的社區經濟

 

          進度報告書推算2010-2039年的生育率將持續下降(由1108降至936個,遠低於每千名女性生育2100名子女的更替水平)和撫養率上升(2029年每千名從事經濟人口將供養448名長者),可是政府只將低生育率歸咎於女性個人選擇,刻意將政府在人口政策和生育配套的漏洞淡化。事實上,政府早已審視到本港生育率低的情況將會帶來嚴重影響,卻選擇坐以待斃,既未有推動鼓勵家庭生育的政策措施,又沒有兒童照顧政策的配套。亞洲各地區均面對低生育率的問題,各地政府均作出一連串的規劃及應對措施,例如:新加坡會為家長發放獎勵金,並為所有育有七歲以下兒童的家長提供兩天的照顧兒童假期,近十年亦不斷增加託兒服務,並著力令增加資助,讓家長能夠承擔費用;日本在1990年已針對生育率下跌而作全面規劃,並以「不需要再在就業和生育之間作選擇」為目標,日本政府近年向家長發放兒童津貼,增加育嬰假期和限制工時,並且不斷發展日間照顧中心,又利用學校作課後支援服務;台灣亦發展保母制度並為低收入家庭發放保母托育補助;反觀香港現時純粹以增加兒童的免稅額的做法嚴重落後,政府未能有效分擔家庭在兒童照顧上各方面的壓力,兒童照顧責任往往由女性獨力承擔,在兒童照顧上面對巨大的經濟、照顧及精神壓力;同時,女性在缺乏支援下,往往需要在就業和生育上作出選擇,影響生育的決定。如果政府仍不及早推出鼓勵生育措施,生育率低將令高供養比率的情況惡化,不利社會長遠發展。

 

          根據201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48.4%,而男性則68.6%(政府統計處,2011),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明顯比其他國家為低(美國的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為69%,日本為62%,加拿大為62.2%,新加坡為57%)。現時本港婦女多需要擔任照顧者角色,全港704,700名全職照顧者中,97.8%為女性照顧者(政府統計處,2011)。事實上,很多女性均希望能夠就業,卻因照顧角色和責任限制了她們投入勞動市場,面對託兒服務缺乏、工時過長未能兼顧兒童照顧、勞工假期太少未能配合學校假期等問題,很多女性都被排斥於勞動市場以外。要「增加勞動力」,「提高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必須落實針對兒童照顧者的各項支援措施,完善配套,讓女性可同時兼顧家庭和就業。

 

          再者,整份進度報告書缺乏性別角度,延續兩性之間的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不但沒有任何措施肯定照顧者在照顧家庭中的角色,減輕照顧者的照顧付擔,也沒有就「高供養比率」和「人口老化」而衍生的各種照顧需要作任何長遠規劃,報告書反而則重於發展「四大支柱行業」和「六大優勢產業」的人力資源配套,這種產業化的發展策略,實忽略了社區經濟的發展重要性,沒有考慮「社區照顧行業」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其實,「照顧行業」的發展除可製造就業機會外,亦令社區中的老弱得到適切的照顧;而以社區為本的照顧工作亦有利婦女兼顧家庭和就業,長遠提高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當然,這項工作必須要特區政府作出承擔,投放資源,並確認「照顧行業」中的從業員,如:社區褓姆的勞動是一項「工作」,令老弱得以照顧,而從業員亦可得到應有的報酬。

 

          基於上述提及的各重點乃影響香港長遠利益和社會發展,新一屆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必須為將來的人口政策作出具體回應。就著「鼓勵生育」及「提高女性勞動人口」兩方面的關注,本聯席有以下幾項政策建議,謹希望委員會能以此作為參考﹕

 

  1. 參考各地區的鼓勵生育政策,政府及商界應分擔家庭在兒童照顧上的責任,當中包括:經濟支援、社區照顧支援及勞工法例的配合,三方面作全面配套,方可以減輕家庭及婦女的付擔。政府應設立「全民照顧兒童津貼」,減輕因照顧兒童產生的經濟壓力。

 

  1. 要提高女性勞動人口,政府必須切實回應照顧者面對的矛盾,讓女性可以同時兼顧就業及家庭。政府應增加資源,增加託兒服務的名額,減低託兒服務的收費,配合社區褓姆「職業化」的發展,令兒童照顧的責任得以分擔,照顧者可以選擇進入勞動市場。

 

  1. 檢討現行影響照顧者或婦女就業的勞工法例,政府應增加產假、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推動彈性上班時間,立法減低工時,建立一個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為香港人的福祉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聯絡人

街坊工友服務處                    陳湘雯小姐:9339 8130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陳緯綸先生:9757 9075